最近,我手头的活儿不多,有工夫跟朋友聚会,期间遇到的三件事都让我联想到了软环境的问题,于是,便有了以下的闲话。
先说这三件事。与朋友头次聚会那天,我们去市里一家挺有名气的酒店吃火锅,进门时,门口两侧站立的10多位男女迎宾毕恭毕敬,俯身九十度后齐声说道:“欢迎光临!”这突如其来的问候和规模不小的迎宾阵容,一下子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正尴尬着,领班笑容可掬上前释惑:酒店正在进行软环境建设,不周之处敬请指教。噢,酒店在用行动提升服务质量呢!新鲜,温馨。就凭这,我几个朋友后来又相继去消费过几次。
去战友效力的街道会客,席间,一工作人员说了一件趣事:意大利一客商6年前落户该街道投资兴业,今年入春后,这位“老外”身体不适,几次感冒后,街道干部都到病榻前对他嘘寒问暖、煎药喂饭。似乎人与人之间的不经意举动感动了这位走南闯北的外国商人,这之后,他相继两次追加投资850多万美元。亲商、重商让街道摘到了一枚甜果子。
上周末,去市交警大队参加新闻发布会。为方便市民,改善服务软环境,交警大队创新举措,自主研发软件,将令车主最头疼的机动车检测和机动车临时通行证现场办理工作变成了网上预约服务,车主可根据预约时间登门办理,不用排队了,不用耗时了,效率提高了,思路一变、措施一落实,交警部门、车主和市民皆大欢喜。
偶遇的三件事虽然不大,但就其浸润的内涵而言却有足够沉的份量。这使我想起曾经在一个沿海开放城市里见到过的一条宣传语: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
什么是软环境?软环境是什么意思?辞书上解释说,软环境就是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和态度等,是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软环境是不能用量化指标和物质空间来衡量,只能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人说,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对于这样的观点相信大家都会认同。试想,谁愿意死乞白赖地到一个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部门去忙乎营生?有这种现象的部门吸引不住好的人才,创造不出好的效益和高的效率。人家都对你望而却步了,你还在天真地想象着年终考核能得个高票什么的,不说丢人吧,你还真是有点不识得半斤四两。就一个区域而言,一颗老鼠屎就能坏锅汤,假如类似部门或单位多了,你就是硬环境硬的胜过金刚宝石,也会被其散软得类似烂柿子,无法把捏了,形象和威信都一塌糊涂了,再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软环境这事虽不能用量化指标和物质空间来衡量,但它的作用一点都不比硬环境小。
软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软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理。软环境建设不是单位领导在镜头前夸夸其谈,不是写手们洋洋洒洒空洞无物的中长篇,软环境建设得下狠劲、出实招。在着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思想环境上,在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上,在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上,在着力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上、都有若干事情要做。软环境建设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表个态、宣个誓,咬牙跺脚干个一两件面子上的事,就认为是建设软环境了,或是改造提升环境了,这不是咱们历来提倡的求实创新作风。软环境是硬任务,你建设成果的大与小、好与孬,让群众给你投票,他们有最终的话语权。
优化软环境,每个人都不能置身局外,更不能袖手旁观。有人认为软环境建设是政府部门的事、是公务员的事,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这种观点要不得。软环境建设好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去了,受益的是广大群众,因此,咱每个人肩上都有这份责任,从每件小事做起,把优化软环境当成自己分内的事,有所担当。酒店服务员对顾客的真诚问好便能引来回头客,对投资商的真情问候便能引来追加投资,交警部门对职责内工作事项的一次改革创新便能引来多方满意的赞扬,软环境建设太得民心了,这其中太有文章可做了。
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朋友,如果你是一粒微小的石子,那就融进坚实的路基里;如果你是一块普通的砖头,那就砌进高耸的大厦里。因为那样,在分享发展成果时,你才会由衷地自豪。(崔启昌)
先说这三件事。与朋友头次聚会那天,我们去市里一家挺有名气的酒店吃火锅,进门时,门口两侧站立的10多位男女迎宾毕恭毕敬,俯身九十度后齐声说道:“欢迎光临!”这突如其来的问候和规模不小的迎宾阵容,一下子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正尴尬着,领班笑容可掬上前释惑:酒店正在进行软环境建设,不周之处敬请指教。噢,酒店在用行动提升服务质量呢!新鲜,温馨。就凭这,我几个朋友后来又相继去消费过几次。
去战友效力的街道会客,席间,一工作人员说了一件趣事:意大利一客商6年前落户该街道投资兴业,今年入春后,这位“老外”身体不适,几次感冒后,街道干部都到病榻前对他嘘寒问暖、煎药喂饭。似乎人与人之间的不经意举动感动了这位走南闯北的外国商人,这之后,他相继两次追加投资850多万美元。亲商、重商让街道摘到了一枚甜果子。
上周末,去市交警大队参加新闻发布会。为方便市民,改善服务软环境,交警大队创新举措,自主研发软件,将令车主最头疼的机动车检测和机动车临时通行证现场办理工作变成了网上预约服务,车主可根据预约时间登门办理,不用排队了,不用耗时了,效率提高了,思路一变、措施一落实,交警部门、车主和市民皆大欢喜。
偶遇的三件事虽然不大,但就其浸润的内涵而言却有足够沉的份量。这使我想起曾经在一个沿海开放城市里见到过的一条宣传语: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
什么是软环境?软环境是什么意思?辞书上解释说,软环境就是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和态度等,是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软环境是不能用量化指标和物质空间来衡量,只能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人说,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对于这样的观点相信大家都会认同。试想,谁愿意死乞白赖地到一个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部门去忙乎营生?有这种现象的部门吸引不住好的人才,创造不出好的效益和高的效率。人家都对你望而却步了,你还在天真地想象着年终考核能得个高票什么的,不说丢人吧,你还真是有点不识得半斤四两。就一个区域而言,一颗老鼠屎就能坏锅汤,假如类似部门或单位多了,你就是硬环境硬的胜过金刚宝石,也会被其散软得类似烂柿子,无法把捏了,形象和威信都一塌糊涂了,再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软环境这事虽不能用量化指标和物质空间来衡量,但它的作用一点都不比硬环境小。
软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软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理。软环境建设不是单位领导在镜头前夸夸其谈,不是写手们洋洋洒洒空洞无物的中长篇,软环境建设得下狠劲、出实招。在着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思想环境上,在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上,在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上,在着力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上、都有若干事情要做。软环境建设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表个态、宣个誓,咬牙跺脚干个一两件面子上的事,就认为是建设软环境了,或是改造提升环境了,这不是咱们历来提倡的求实创新作风。软环境是硬任务,你建设成果的大与小、好与孬,让群众给你投票,他们有最终的话语权。
优化软环境,每个人都不能置身局外,更不能袖手旁观。有人认为软环境建设是政府部门的事、是公务员的事,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这种观点要不得。软环境建设好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去了,受益的是广大群众,因此,咱每个人肩上都有这份责任,从每件小事做起,把优化软环境当成自己分内的事,有所担当。酒店服务员对顾客的真诚问好便能引来回头客,对投资商的真情问候便能引来追加投资,交警部门对职责内工作事项的一次改革创新便能引来多方满意的赞扬,软环境建设太得民心了,这其中太有文章可做了。
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朋友,如果你是一粒微小的石子,那就融进坚实的路基里;如果你是一块普通的砖头,那就砌进高耸的大厦里。因为那样,在分享发展成果时,你才会由衷地自豪。(崔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