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秋凉不舍丝瓜汤

2015-09-29 17:23:59   作者:崔启昌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0

    “黄花褪束绿身长,百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宋代诗人赵梅隐的《咏丝瓜》道出此物草木一生中的青春时光,也写出了时序已至,丝瓜不得不直面来临的冷风寒霜。凉风一吹,日子便已荏苒至秋里,曾经水灵嫩绿的丝瓜渐序老去,及至霜雪飘落,挂在墙沿上的藤蔓也已慢慢枯去,每每想到此景,总让人陡生些许寂寥与酸楚。
    丝瓜,钟爱者难以计数。印度人喜吃丝瓜,这与丝瓜原产于此有关。我国古代,人们推崇丝瓜,这有诗有画为证。像宋代另一位诗人杜壮山的与赵梅隐的《咏丝瓜》“同题诗”:“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像齐白石画作中的丝瓜们,无一不清气掬人,意趣横生,俯身观视,如临丝瓜架前。
    古时,还有一人,他对丝瓜研究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如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寸许,长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此人非李时珍莫属,他把这段文字录在自己心血凝成的《本草纲目》里,传世后人。
    丝瓜,是一种特别受人待见的植物。小时候住在乡下,村人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抢先在二、三月间在院门外、墙根边,以及地头园稍刨坑点种。施几捧土杂肥,浇几勺浑水,惬意的春风吹拂几天,你侧目一瞧,那锃新的土坑里早有稚嫩的绿丝瓜芽儿羞涩地露了出来。到了蜂鸣蝉唱的盛夏,你只管淋些水,丝瓜憋着劲窜长,花几天工夫,墙头、架棚,但凡有它立足的地方,统统被其染的绿意浓浓。秋风从村后的山梁上滑下来,黄的十分夸张的丝瓜花便在村人的注视中肆无忌惮地烂漫。还没怎么溢撒芳香呢,毛茸茸的丝瓜们就纷纷顶着小花帽开始在村人面前招摇,那阵势,那情景,既是诗意中的画,也是画意中的诗。
    丝瓜入菜,或凉拌、或清炒、或烧食皆可。凉拌丝瓜,乃小菜一碟。将嫩丝瓜洗净切片,开水清焯沥干水分,伴以香油、蒜泥、味精和醋,撒上几撮香菜末,一盘开胃的凉拌丝瓜下酒菜即成。丝瓜切条,青红辣椒切丝,油锅烧热,葱碎姜末爆锅,将丝瓜条和青红辣椒丝入锅急火翻炒,点酱油少许,撒盐花少许,加味精少许,出锅装盘,但见清炒辣丝瓜中间红中有绿,或绿中含绿,执箸未尝,早已口中生涎。那年在江西上饶的一个风景区游览,快到饭点时,接待我们的一位摄影家喜滋滋告知说午饭他特别安排厨师做丝瓜炖鲢鱼招待我们。在装潢蛮有品味的馆子落座不久,期待中的佳肴即呈了上来。厨师是位帅气的小伙子,持证上岗。见我刨根问底,索性把“秘籍”和盘托出。丝瓜去皮、洗净,切段,与鲢鱼一起入锅,放入姜片、葱花、精盐、花椒,先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鱼熟即可。丝瓜体软易熟肯烂,所含皂苷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等营养成分已全部溶于其中。此款菜肴虽形貌不扬,但却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除此,还有抗过敏、促美容、活气血、催乳汁的特殊作用呢!厨师人小鬼大,一番言语,道出了自己作为厨师的真能耐,也显出了老区人不俗的学识。一阵风卷残云,肴客们大都高高竖起大拇指,出口就几个字:“好吃,太好吃了!”
    我欣赏丝瓜的自然趣味,更喜食丝瓜为主料制成的佳肴。做为青岛人,我摆脱不了地域中承传已久的饮食风俗。像丝瓜蛤蜊汤,在青岛人的食谱中那位置是相当靠前的。我喜欢套用一句广告语倾说自己对此的钟爱:丝瓜蛤蜊汤,难舍最后一滴。
    摘得披有茸毛的鲜嫩丝瓜,快刀切片,剁姜丝、葱碎、香菜末,油热后放入其中爆锅。将剥洗干净的蛤蜊倒进锅内大火翻炒,等待蛤蜊全部开口时放进丝瓜,边炒边加水适量,盖锅待沸。盐、味精、香油、生抽等其他提味之物统统靠后,就这么几道简单工序,青岛特有的丝瓜蛤蜊汤就有了。蛤蜊味鲜,丝瓜营养丰富,两相交融,不算绝配,也是上佳搭档。一碗清清淡淡的丝瓜蛤蜊汤,能让一个地方的人们长相思、长食之,我想若是其中没有故事的话,那便是这款美味自身拥有的魅力使然了。
    丝瓜经不得寒霜,这不是缺点,这是丝瓜本身的习性。“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读得宋代赵梅隐的《咏丝瓜》诗句时,假如恰逢秋里,你不妨不去牵念即将到来的寂寥晚霜,趁着丝瓜们还在呈现生机和活力,下厨,亲自烹几碗丝瓜主打的鲜汤解馋果腹、品味,从中畅想再一个孕育收成的初秋到来,该是多惬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