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逛 集

2013-11-19 18:25:43   作者:本站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北方的乡下,过了立冬,真正意义上的冬闲就启幕了。
    冬闲时节,坡野里除了嫩麦张扬着诱人的浅绿外,其它都显得荒凉、萧条。你像圈在村梢的树们,全都隐了盛夏的繁茂,只剩最高处的几片黄叶在单调地随风摇曳。远处的山,除却几墩墨绿的黑松在渐寒的日子里有些许光鲜,别的全都是灰头土脸的枯黄色,春花烂漫香馥郁,翠色映眼恣今人的诗意一去无踪,看去,了无生机。地里日渐封冻,农活逐日减少,这个时候,逛集,成了村人忙乎的主要营生。
    北方乡下的集市是一个熙攘嘈杂的大场所,做生意,买与卖是这个大场所的永恒主题。在北方乡下,集市几乎随处可见。县城里、乡镇上,甚至大小还不一的村庄里都有集市,主题一样,只是集市的规模不尽一致。县城或者一些底蕴厚些的镇子上,一个集市说不定一次能上三、五万人,而立在村子里的集市少的时候来个三、五百人就算了得了。要是搁在冬闲以外的时候,由于村人都把心思花在地里的庄稼上,舍不得腾挪做农活的工夫,村里的集市每回上百十人也是常有的事。
    闲下来的时候,不用再惦挂坡里的庄稼,不用再牵念场里的瓜桃李枣,换上锃新的中山装,理了发、剃了须,对着镜子正罢冠,走,逛集去!瞧,一年收成丰盈的村人,怀揣着难以言表的惬意,就这样乐颠颠、乐颠颠地朝着自己不知去过多少回的大场所心无他想地逛集去了。
    从字面上说,逛集主要是以逛为主,玩儿几乎是逛集的全部。逛集不带买卖任务,不操心讨价还价买什么锅碗瓢盆;不指望捞便宜选什么牛马羊骡,围着集市或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只听鼎沸市声、但看他人表情,无意间询几句价码,冷不丁或送几声寒暄。早上迎着旭日出门,过晌依着暖阳归程,一天下来,没有倦态、没有慵困,逛集放松了情绪,愉悦了身心;逛集让村人如沐春风,那份畅心的恣意醉了自己,更洇醉了家人。
    昔年,我居住的村子周围方圆十里内有大小集市五、六处。立了冬,村里上些年纪的男劳力常常打起逛集的谱气。头天过晌,太阳还在天上高高挂着,街巷里就有关于逛集的动静了。“二哥,明日又逢尚庄集了,逛呗!”“正好闲着,入冬天短,赶明儿早吃饭骑车去。”“得来!”“三叔,明天逛集一块去吧!”“你小子,冬闲难改困懒觉毛病,记着到时叫你媳妇多敲打几下笤箒疙瘩,逛集得起早。”“嘿嘿,瞧好吧三叔。”
    次日一大早,天东边泛起红晕,稀疏的几颗亮星星还搁在天上,随着“吱扭、吱扭”的开门声,装扮过的村人就影影绰绰地踩着厚厚的霜花结伴上路了。
    冬天集市开得早,等村人上得集来,什么牲口市、瓜果市、服装市、菜市、粮市、柴草市、五金市早就相继开张了。此时,集市上叫卖声、砍价声混着赶集者、逛集者相互谋面的寒暄声,此起彼伏,都是乡音俚语,虽辨不明晰,但听去都是格外的熟悉、亲切。冬闲初,集市上引人注目的当数耍力气活的铁匠摊子。尚庄集上,铁匠摊子独张瘸子一处,爹掌铁钳儿夯锤,叮叮当当忙不停,村人逛集这是必逛的景点之一。逛过来,看人家如何耍手艺、掏力气挣得大钱小钱;逛过去,看人家怎么揽活计、讲价钱赢得众口称赞。进得腊月,集市上最招人的得算红红火火的春联市了。尚庄集上,春联市大了去了,到临过年,光卖春联的少说也得三四百号人,逛集的村人不仅开眼界,有时竟还逛得失了伴、拆了伙,满满一个头晌都找不上一堆呢!
    我总结着,村人们逛集不像传说中的只是为了单纯的逛和玩儿,大多都还捎带着刺探个行情,了解个信息,会会好久未见的老伙计,与新老相识们拉呱絮叨几番居家过日子的谱气等等任务。你像我爷爷,很早以前就好逛集。立了冬,逢一排四,遇二靠七,周围那天开什么集他了如指掌。每每逛集,葱韭姜蒜啥价钱,鸡鸭鱼肉怎么卖,都考证的清清楚楚,心里记得明明白白,村里有人想赶集鼓捣个小买卖,爷爷提供的信息既可靠又中用。有年冬里,邻居老杨想赶西庄集出售一窝小猪崽,爷爷逛集时对仔猪行情了然于胸,便适时指导老杨去东村赶集,结果同样一窝猪崽,比之西庄集市每斤多卖整整四毛钱。
    也有逛集干出大事的。村北山的老朱,论辈分我得喊他老爷,人家逛集还逛出了两门喜事哩!他的两个儿子都快上三十了还没娶上媳妇,其时家里并不宽裕,朱老爷和老伴心里那个急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好比蚂蚁掉到了热锅上。”后来,朱老爷把给儿子找亲寄托在了逛集上,你甭说,还真得出了结果。逛集时,人家是真逛,他却在拥挤的集市上溜达来、溜达去,眼睛不住地往赶集的姑娘身上扫,看到中意的,他找来集上的老相识,打听姑娘家姓什名谁、家住哪里,摸准情况后,集空里轮番找人说媒提亲,一来二往,你猜怎么着?两个老大不小的儿子竟然都相继娶上了家口。逛集逛出这样的喜事,引得村里不少大龄男女跃跃欲试,怎奈逛集的技巧和功力不如朱老爷,类似喜事谈多成少,令村人们甚是遗憾。
    昔时,逛集是乡下老家村人们践行不衰的习惯举动。如今,日子富足了的村人们依然沿袭着这样的举动。时光荏苒,这些举动,在我的乡下老家或许已生成为一种习俗。透过这种习俗,我看到的是向往美好的村人们的一份和暖情怀。我欣赏赞美这样的情怀,期待这样的情怀不光积聚在乡下,还能更多地辐射在日趋忙碌的城市里。(崔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