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今天,我五点钟起床,办各种手续离开学校,混乱不堪的寝室里,大家忙忙碌碌,踏上火车离开山东曲阜,直到晚上躺在床上才突然开始悲伤。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回忆起来却是充满了欢笑的。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我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展开了人生的一幅新画卷。
最后的晚餐
5月18日,这一天是我们班聚的最全的一次了,同学们和所有老师一起在重庆的德庄聚餐。上次吃德庄的火锅貌似还是研一刚开学的时候吧,后来口味越来越重,巴不得每顿饭都是红油、辣椒,非老火锅不吃了。
当晚的气氛是这么的复杂与奇妙,我记得大家举杯感谢恩师时的真诚,也记得老师们恭祝我们毕业时的欢喜,更记得亚萱离开时彼此红了的眼眶和康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人生课”。研究生三年,由于研究方向的问题,没怎么听过康老师的课,最后的晚餐上有幸与她同桌,她细心地问起我们的事业和感情问题,跟我们转述了她对女儿择偶的要求,跟我们讲述了那个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我对自己的女儿讲,一定要找一个脾气好、有上进心的男孩子,其他的并不是那么重要的”,“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最有信仰的一代,而你们的确是压力最大的一代,我们那时候不论出身,人人平等,而你们现在面临的选择太多太多,反而不单纯了”,“人到中年,你们会突然发现物质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只有感情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康老师那晚说了很多,原谅我无法全部记录下来,有那么一瞬,我觉得她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导师
“有幸忝列郑敬东先生门下,感谢先生对我莫大的关爱。先生为人开朗,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相识至今,不仅在学业上,更在生活上,我都给先生增添了不少的麻烦,借此机会,深深地向先生道一声:”谢谢,谢谢恩师!”——这是我写在硕士毕业论文后致谢中的一段话。
这三年来,郑老师时常叫我们到家中吃饭,还带我们出去郊游、参加各类会议,他爽朗的笑声至今还时常萦绕在我耳边。2011年,我父母来重庆看我时,六十三岁的恩师全程开车陪同我们游览重庆美景,还列好游览次序供我们参考,不论他的为人与学识都是我毕生学习的目标!允许我再次说一声谢谢!
他们&她们
在重庆的最后几晚,和团长、谦谦、保辉在操场谈天,聊起彼此的未来,说起我们的生活。一起回想初见的时光,2010年4月2日,我也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我来到美丽的山城进行研究生面试,头一天缴费就碰见了团长,此后数天我们同行,在面试的时候,我又认识了穿着像极了老师的孙博、穿着碎花雪纺裙的艳姐……也是在那次面试中,第一次遇见会长大人,得以陪伴彼此忧伤与喜乐。
除了学业,学生会是我第二个难忘的地方,在这里,我认识了霜儿,和她一起练舞的日子有哭有笑,我们代表学校走遍了重庆很多高校进行演出,人生得一知己真是一大幸事!后来,又策划过几场研究生的文艺演出,与学生会的同仁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即将毕业的时候,仍旧有研一研二的小童鞋提起我的名字,认可我曾经做过的事。
临走的时候,我和团长被大家送上校车,坐在校车上,望着身后越来越远的你们,我隐约看见艳姐皱了一下眉头,突然就红了眼眶,旁边的团长已经要哭出声了,我拍了拍她的肩膀,把头别了过去不敢看她,总想着要潇洒愉悦地走一次,毕竟研究生几年了无遗憾了,就让我挥挥衣袖,给你们留下一个灿烂的笑容吧!
牢骚
我始终改不了自己直爽的性格,所以对学校里的某些人某些事不得不最后一次发一下牢骚。五月底毕业论文答辩结束,我以为,只要改下论文再填一些莫名其妙、永远不会有人看的表格就可以了,无奈,这都只是“以为”罢了。
先是学院书记在QQ上说了一些指桑骂槐的话,后来又是学校财务处死活要我再次提交一份一年以前的退宿表格,各种签字“画押”以后,我几乎动用了所有在学校的同学们来帮忙。四十度的酷暑下,他们帮我跑前跑后,我深表感激。
此去经年
比起纯朴的山东曲阜,热烈的重庆带给我的或许更多,虽然我待在重庆的日子总共也不过两年多一点,但在这里我收获了友情、爱情和知识。
我知道,这绝不会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毕业季,因为,我仍在学习的路上前行,等待拿到最后一张社会、家庭大学的优秀毕业证!(韩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