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据考证,《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就是患了肺结核病。这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病种,现在依然很严重。据统计,我国有60%的人感染过结核杆菌。目前我国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年新发病人100万,每年有5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2013年3月24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
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菌多侵犯肺组织,但也可以侵犯全身许多组织和器官,因而除引起常见的肺结核病外,还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和皮肤结核病等,传染性强的主要是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又分为五种类型: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按Ⅲ型肺结核进行分类)、结核性胸膜炎(Ⅳ型)、其他肺外结核(Ⅴ型)。肺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发病,若治疗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最终可导致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并成为慢性传染源,危害家庭、社会,甚至可能最终会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结核病曾经被称为“白色瘟疫”,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疾病中历史最悠久、后果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直到今天,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较其它各种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我国结核病疫情特点是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青壮年结核病患病和死亡比例高。
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连续咳嗽、咯痰2周以上。这是肺结核病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在初感染肺结核时,患者往往会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肺结核患者往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有类似症状必须尽快检查。同时,还可能伴有胸痛、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其他常见的症状。
怎样发现和诊断结核病
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肺结核能否治愈的关键。肺结核的诊断,主要有三种方式:
(1)X线检查:可用X线透视,也可以拍下X线照片,长期保存,便于将不同时期的照片进行比较,以了解病灶的变化,跟踪治疗效果。但X线检查不能确定病变的性质,不能单靠X线结果诊断肺结核病。
(2)痰的显微镜检查:即病人留三个痰标本,(用三个干净的瓶子分别留夜间痰、晨间痰、即刻痰3—5毫升送检)。留痰时病人应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以咳出气管深部的痰。痰菌检查如发现了结核菌即可确定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这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3)对婴幼儿和儿童在有可疑结核病时可作结核菌素(PPD)试验,如72小时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如硬结直径≥6毫米时称“阳性”,说明机体感染过结核或接种过卡介苗,但结素阳性不是诊断结核病主要依据。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肺结核病可以彻底治愈
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只要发现及时,坚持正规治疗,治疗彻底,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结核病主要是用化学药物治疗,一般遵循“五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即诊断结核病后应尽早开始治疗,一般用3-4种药物联合治疗,药物剂量要适当,要按时服药,避免漏服,而且完成方案规定的疗程。
确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用链霉素、雷米封、乙胺丁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的彻底治愈时间需要一般服药6~8个月,而且中途不能漏服和间断服药。如果私自停药或间断服药,不但极易复发,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耐药后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技术复杂、治疗时间更长(18~24个月)、治疗费用更大(约是非耐药肺结核治疗费用的100倍左右)。
肺结核病的传染方式
肺结核的传播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传染源,即存在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其传染性取决于病人的排菌数量,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二是传播途径,肺结核病的传染主要是呼吸道传染,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带有结核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病人一年中平均可传染10-15人。
三是易感人群,人群对结核菌普遍易感,但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仅有5-10%的人发病。幼儿、青春期少年、老年人和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免疫抑制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发病率较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极易并发结核病。但是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营养不良、重度吸烟和过度劳累均能增加易感性。
如何预防肺结核
结核病预防,就控制结核病而言,及时发现并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最好的预防。
(1)尽早发现痰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及时给予抗结核治疗,彻底治愈,是消灭传染源、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最佳手段。如果发现有连续咳嗽、咯痰超过两个星期的人,应立即动员他去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对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关检查;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应将手捂住口鼻,以免细菌通过飞沫、痰液传给健康人,以切断传染途径。做好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工作,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新生婴幼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粟粒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最好措施。需要明确的是,卡介苗并不能预防结核菌的感染,但能降低结核菌感染后的发病率、减轻感染后发病的病情。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比没有接种过的同龄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减少80%左右,其保护力可维持5至10年。
(4)病人要注意消毒隔离,勤晒衣被,注意室内通风。病人住房可用石灰、84消毒剂等进行消毒。
接触过结核病人未必感染
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肺结核病人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病人才具有传染性。像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脑膜结核、淋巴结核等)通常不具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肺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以及接触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
健康人在接触过肺结核病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病,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受感染结核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又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通常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结核病。但当少数感染结核菌的人出现抵抗力降低时,可在一生中任何时候发生结核病,受感染的人群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10%左右。
治疗结核病 国家有政策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结核病控制进程,加大结核病控制力度,减轻肺结核病人的医疗负担,尽快降低结核病疫情,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
(一)免费抗结核治疗对象:凡经市、区结防机构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均可享受免费抗结核治疗(住院费和辅助治疗费不免)。国家提供6—8个月免费抗结核药物,对血、尿常规检查、化验肝功能和拍胸片免费,对涂阳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免费胸透和PPD试验。
(二)免费检查对象:
(1)凡有持续的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血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初次就诊的可疑肺结核病人,在市、区结核病防治所(疾病控制中心结防科)以及定点医院可进行免费的拍胸片及查痰检查。
(2)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
(3)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免收第2月、5月、6月(8月)查痰及疗末胸片复查费用。
肺结核病患者注意事项
1.进行抗结核治疗要按照医嘱规律服药,完成疗程,按规定的时间复查,以了解病情变化,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彻底治愈结核病。要完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病人往往症状消失或减轻,此时如自行停药,则将造成复治、难治,甚至导致长期慢性排菌而丧失了痊愈的机会。在治疗满2个月、5个月、6个月(复治病人8个月)时要按期送痰复查,复查时最好于上午十点之前,并且空腹,便于及时检查,同时带好夜间痰和晨痰。医生将根据复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要定期复查,尤其是痰结核菌检查,因为痰菌的多少、有无,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转归,而其它检查能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从而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改进治疗措施,有利于病人康复。
3.服药期间,要安排好生活起居,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疲劳,加强营养,增添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鱼、肉、鸡蛋、牛奶、水果、蔬菜等,忌吸烟、酗酒、辛辣食品。避免过劳和受凉。
4.个别病人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皮肤搔痒或其它不良反应。一旦出现食欲差、耳鸣、眩晕、皮疹、眼视物不清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5.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尽可能与家人分室或分床就寝,若无条件宜分头睡位,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强化治疗一个月后传染性就几乎没有了;规则完成疗程后一般不会复发。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结核病人的痰应吐在纸上并烧掉,或咯在痰杯中加1‰过氧乙酸混合加盖浸泡1小时有杀菌之效;结核病人接触物可直接在阳光下暴晒数小时可灭菌。
7.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忧郁、孤独的心理,进行必要的文娱和消遣活动来分散以疾病的注意力,以消除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