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吃、会吃,朝思暮想中都有关于吃的成分。名嘴白岩松就近做客央视《艺术人生》,当谈及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一些拍摄制作细节时有感而发,说吃是中国人最崇高的信仰,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对待一日之餐,谁都马虎不得。头顿刚刚放下筷子,又开始盘算着下顿是蒸是煮是煎是炸,是清水锅里单下面,还是打卤调和盆上桌。我想,大概没有一个人不在吃上动脑筋,费琢磨。就是因为在吃上爱琢磨,中国人把吃这样一件人人都必须发生的事,变成了文化。而什么事情一旦与文化结了缘,就复杂了起来。你譬如这吃,不经意间就有了雅俗之分。
一介凡夫,没什么银两,字又不识几个,我是断然不敢与雅吃缠绵的。吃时便只是为了吃,饿极不往城中的酒楼食肆考虑,趋近或专挑路边吃摊及排档,点个青菜小炒,要个炉包单饼,或者煮碗粉皮炖肉,弄得饱腹了事。俗吃当然,却不敢奢望美味或什么精萃佳肴。但是,二十多年前我在青岛的红岛西大洋村以俗吃的方式品尝过的俗吃之物——兔头,不仅让我每每谈及便馋涎难抑,而且还让我觉得这种吃食即是俗吃中的宝贝了。
兔头,乃肉兔加工时的下脚料,或说废弃物。不知道是什么人源自何时将其废物利用到了吃食之列。照其名分推断,它是不太可能走上什么大雅之堂的。依在海沿儿上的红岛人许是吃够了鱼参贝鲍,灵活地将兔头开发成了招待宾朋的“镇桌”大菜。尤在冬季,每有客人莅临,家里是定要上上几盘红烧兔头的。
兔肉性凉味甘,在国际市场上盛名独享,被称之为“保健肉”、“美容肉”、“百味肉”,另有“荤中之素”美誉,是高蛋白、低脂肪、少胆固醇的上等肉类,与其它肉类相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可达85%,老少皆宜。想那红岛人甚是聪明,靠海不纯吃海中鲜,本无地产兔可食,却向内地广伸触角,引来助人延年益寿的“百味肉”犒劳自己、招待客人。
是个该下雪的季节吧,我与外贸单位的同事收购蛤蜊初宿红岛西大洋。掌灯时分,留宿我们的赵洋军大哥临海的院落里便有沁人的肉香弥散开来。这肉香是掺杂了葱、姜、花椒、茴香,以及老抽、料酒之类的混和型的那种。本已饿至饥肠响如鼓了,此时,又有这要命的肉香味诱着,我们一行数个“肉食动物”竟毫不顾忌客主礼数,纷纷摩拳擦掌起来,意欲在餐桌上真真做个饕餮者。
不是想象中的红烧猪肉之类,竟是从未见过的品相丑陋的烧煮兔头。灯光下一只只饱受高温煎熬的小孩拳头般大小的兔头狰狞恐怖,脑袋光秃秃,双眼暴突突,早先温顺可爱的面容已经荡然无存,呲咧着的兔牙,让目睹者生生多出几丝恐惧。
“只是客人上门,俺才上这道‘大菜’,平日里哪有这口福呀!”赵大哥坦然,这烧煮兔头是红岛当地待客必备之物,日常家用便是奢侈。是经验缘故,见我们欲吃还羞,猜中恐是初吃无从下口,便赤手拿起滴着卤汁的烧煮兔头啃将起来。带动加示范,好家伙,一个个饿虎争食,眼见一大盆烧煮兔头瞬间不见了踪影。
海鲜山珍讲究吃法,这俗吃兔头更是别有讲究。先是要了解这兔头哪些部位的肉最美味。一数兔腮,兔腮肉多入味,两手拿捏兔头,轻轻用力将上下颚掰开,兔腮肉、兔舌就极容易地成了你的口中物。二数脑花,脑花嫩滑爽口,想吃到它,得稍微费些事儿。牙口好的照准部位生生咬下去,脑壳咬啃开来,这脑花便唾手可得了;牙口孬的,可借助锤、钳、筷子之类,适当用活用巧力气,吃到营养全面的兔脑花自然不在话下。接下去,就是兔眼、兔脸肉、脑背肉、上颚肉什么的了。吃烧煮兔头,心急不得,当把“品”字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吃,而要吃好吃饱,多半是要拿出“庖丁解牛”的精神,跟这面容不怎么美观的烧煮兔头一斗到底的。
俗吃兔头开了荤,这个美味记忆便烙印在脑海里了。以后若干个冬季里,虽再未曾去过红岛,但在单位的食堂里,在自家的厨房里,狠着劲学做过若干回烧煮兔头,每每都是呼朋唤友,大快朵颐,有时竟还让这美味舒坦的手舞足蹈起来。
一直误认为吃兔头只是红岛一地的风俗,有次读书,得知石家庄、成都等大地场的人们也都好这一口,起初还不太相信,觉得大城市也拿边角料当食材有些不可思议。直至汶川地震那年,我随团采访间隙亲临四川省会成都时,亲眼目睹为数不少的热辣美女群体嗜吃烧煮兔头的场面才真的信了。其时已是盛夏,按说不是啃吃兔头的上好季节,但若干穿着时尚、高挑靓丽的女子有意或无意地聚在一个名叫“品味”的餐馆里,以“极其残忍”的形式大吃这种玩意儿真是让我等大开了眼界,也感受到了成都这座“吃城”的不同魅力,当然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人好吃、会吃的真实力、真功夫。
有人说,在中国,衣不妨污浊,居室不妨简陋,道路不妨泥泞,唯在吃上分毫不能马虎。对此说,我是信了。(崔启昌)
一介凡夫,没什么银两,字又不识几个,我是断然不敢与雅吃缠绵的。吃时便只是为了吃,饿极不往城中的酒楼食肆考虑,趋近或专挑路边吃摊及排档,点个青菜小炒,要个炉包单饼,或者煮碗粉皮炖肉,弄得饱腹了事。俗吃当然,却不敢奢望美味或什么精萃佳肴。但是,二十多年前我在青岛的红岛西大洋村以俗吃的方式品尝过的俗吃之物——兔头,不仅让我每每谈及便馋涎难抑,而且还让我觉得这种吃食即是俗吃中的宝贝了。
兔头,乃肉兔加工时的下脚料,或说废弃物。不知道是什么人源自何时将其废物利用到了吃食之列。照其名分推断,它是不太可能走上什么大雅之堂的。依在海沿儿上的红岛人许是吃够了鱼参贝鲍,灵活地将兔头开发成了招待宾朋的“镇桌”大菜。尤在冬季,每有客人莅临,家里是定要上上几盘红烧兔头的。
兔肉性凉味甘,在国际市场上盛名独享,被称之为“保健肉”、“美容肉”、“百味肉”,另有“荤中之素”美誉,是高蛋白、低脂肪、少胆固醇的上等肉类,与其它肉类相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可达85%,老少皆宜。想那红岛人甚是聪明,靠海不纯吃海中鲜,本无地产兔可食,却向内地广伸触角,引来助人延年益寿的“百味肉”犒劳自己、招待客人。
是个该下雪的季节吧,我与外贸单位的同事收购蛤蜊初宿红岛西大洋。掌灯时分,留宿我们的赵洋军大哥临海的院落里便有沁人的肉香弥散开来。这肉香是掺杂了葱、姜、花椒、茴香,以及老抽、料酒之类的混和型的那种。本已饿至饥肠响如鼓了,此时,又有这要命的肉香味诱着,我们一行数个“肉食动物”竟毫不顾忌客主礼数,纷纷摩拳擦掌起来,意欲在餐桌上真真做个饕餮者。
不是想象中的红烧猪肉之类,竟是从未见过的品相丑陋的烧煮兔头。灯光下一只只饱受高温煎熬的小孩拳头般大小的兔头狰狞恐怖,脑袋光秃秃,双眼暴突突,早先温顺可爱的面容已经荡然无存,呲咧着的兔牙,让目睹者生生多出几丝恐惧。
“只是客人上门,俺才上这道‘大菜’,平日里哪有这口福呀!”赵大哥坦然,这烧煮兔头是红岛当地待客必备之物,日常家用便是奢侈。是经验缘故,见我们欲吃还羞,猜中恐是初吃无从下口,便赤手拿起滴着卤汁的烧煮兔头啃将起来。带动加示范,好家伙,一个个饿虎争食,眼见一大盆烧煮兔头瞬间不见了踪影。
海鲜山珍讲究吃法,这俗吃兔头更是别有讲究。先是要了解这兔头哪些部位的肉最美味。一数兔腮,兔腮肉多入味,两手拿捏兔头,轻轻用力将上下颚掰开,兔腮肉、兔舌就极容易地成了你的口中物。二数脑花,脑花嫩滑爽口,想吃到它,得稍微费些事儿。牙口好的照准部位生生咬下去,脑壳咬啃开来,这脑花便唾手可得了;牙口孬的,可借助锤、钳、筷子之类,适当用活用巧力气,吃到营养全面的兔脑花自然不在话下。接下去,就是兔眼、兔脸肉、脑背肉、上颚肉什么的了。吃烧煮兔头,心急不得,当把“品”字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吃,而要吃好吃饱,多半是要拿出“庖丁解牛”的精神,跟这面容不怎么美观的烧煮兔头一斗到底的。
俗吃兔头开了荤,这个美味记忆便烙印在脑海里了。以后若干个冬季里,虽再未曾去过红岛,但在单位的食堂里,在自家的厨房里,狠着劲学做过若干回烧煮兔头,每每都是呼朋唤友,大快朵颐,有时竟还让这美味舒坦的手舞足蹈起来。
一直误认为吃兔头只是红岛一地的风俗,有次读书,得知石家庄、成都等大地场的人们也都好这一口,起初还不太相信,觉得大城市也拿边角料当食材有些不可思议。直至汶川地震那年,我随团采访间隙亲临四川省会成都时,亲眼目睹为数不少的热辣美女群体嗜吃烧煮兔头的场面才真的信了。其时已是盛夏,按说不是啃吃兔头的上好季节,但若干穿着时尚、高挑靓丽的女子有意或无意地聚在一个名叫“品味”的餐馆里,以“极其残忍”的形式大吃这种玩意儿真是让我等大开了眼界,也感受到了成都这座“吃城”的不同魅力,当然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人好吃、会吃的真实力、真功夫。
有人说,在中国,衣不妨污浊,居室不妨简陋,道路不妨泥泞,唯在吃上分毫不能马虎。对此说,我是信了。(崔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