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五年前,大学毕业的他留在京城自主创业,经过不懈努力,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终于在人生地不熟的大都市里拓展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创立的商贸公司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还吸纳了近50个人协同“作战”,社会效益也相当显著。难能可贵的是,秋林在创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卑不亢,不降低做人的标准,每年都多次抽空回乡省亲,与昔日同学相聚交流,忆往事,望未来,增友谊,每每都令秋林十分高兴。可是,前段时间,在老家和外地的几次聚会后,秋林有了不同的感觉。他对我说:“不少同学、朋友曾经的真诚、友爱,甚至理想、追求都较原来黯淡了,尤其是在仕途上,经商上,以及在不同行业中已有成就者,彼此的亲热劲儿和友谊程度似乎都逊色于从前。”秋林说:“这些曾经要好的人士,有的好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秋林的感觉是真实的。不仅秋林一个人,当下我们大家每个人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面对日趋膨胀的物欲,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大家仿佛都在变,有的人的变急三火四、脚不沾地;有的人的变悄无声息、潜移默化,这种变,最大的坏处是变淡了友情、变淡了真诚、变没了理想、变坏了风气,变得人与人失去友谊,变得人与人不再相互信任,变得自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
是什么让我们发生这样的变化?是说不尽道不绝的欲望。眼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着欲望和奢求。有的人在仕途上总是爱削尖了脑袋不择手段往上钻;有的人在经商上总是爱耍小聪明挤对手捞业绩;有的人在单位里总是爱绞尽脑汁投机取巧弄名逐利,这些人,无一不是受欲望的驱使而为着名利、金钱、权势和当人上人的所谓人生目标在忙不迭地争抢角逐。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了道德、理智、友谊和信用的规范,人便在毫无知觉中一点点走出自己,丢失自己,变得虚荣而庸俗,把自己变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
欲望,你不能说它完全是个坏东西。一个人假如没有什么欲望就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动力,但是,这个欲望若大的不切实际,它就会毁了你的生活,甚至毁了你的一生。欲望是道永远填不满的沟壑,人心永远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问世间多少曾经的正人君子在欲望面前理想追求打折,道德水准减分;又有多少曾经的仁人志士被欲望肆无忌惮地蹂躏成了为人不齿的阶下囚。
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一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个人清晨醒来后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作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是的,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产生的。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伊索的这句话,是对因欲望过度而丢失自己的人,以及这类人得不偿失做法的最好提醒和诠释了。
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花费珍贵的友谊、真诚的情感,甚至宝贵的生命去换取?减去欲望的羁绊,落实真实的欲求,淡泊寡欲,坦然宽容,将雍容化单纯,把复杂变简单,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燥,去除功名利禄的拖累,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简单些可以更快乐,可以活得更轻松,过得更自在,暮然回首时也没有什么遗憾。
丢失自己,并不是无药可救,记住“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的古训,悟得“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的做人道理,让生活简单些,让思维灵活些,让目的单纯些,在做回自己的过程中对自己狠一些,也许,原来的自己就在你的面前。(崔启昌)
秋林的感觉是真实的。不仅秋林一个人,当下我们大家每个人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面对日趋膨胀的物欲,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大家仿佛都在变,有的人的变急三火四、脚不沾地;有的人的变悄无声息、潜移默化,这种变,最大的坏处是变淡了友情、变淡了真诚、变没了理想、变坏了风气,变得人与人失去友谊,变得人与人不再相互信任,变得自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
是什么让我们发生这样的变化?是说不尽道不绝的欲望。眼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着欲望和奢求。有的人在仕途上总是爱削尖了脑袋不择手段往上钻;有的人在经商上总是爱耍小聪明挤对手捞业绩;有的人在单位里总是爱绞尽脑汁投机取巧弄名逐利,这些人,无一不是受欲望的驱使而为着名利、金钱、权势和当人上人的所谓人生目标在忙不迭地争抢角逐。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了道德、理智、友谊和信用的规范,人便在毫无知觉中一点点走出自己,丢失自己,变得虚荣而庸俗,把自己变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
欲望,你不能说它完全是个坏东西。一个人假如没有什么欲望就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动力,但是,这个欲望若大的不切实际,它就会毁了你的生活,甚至毁了你的一生。欲望是道永远填不满的沟壑,人心永远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问世间多少曾经的正人君子在欲望面前理想追求打折,道德水准减分;又有多少曾经的仁人志士被欲望肆无忌惮地蹂躏成了为人不齿的阶下囚。
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一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个人清晨醒来后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作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是的,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产生的。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伊索的这句话,是对因欲望过度而丢失自己的人,以及这类人得不偿失做法的最好提醒和诠释了。
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花费珍贵的友谊、真诚的情感,甚至宝贵的生命去换取?减去欲望的羁绊,落实真实的欲求,淡泊寡欲,坦然宽容,将雍容化单纯,把复杂变简单,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燥,去除功名利禄的拖累,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简单些可以更快乐,可以活得更轻松,过得更自在,暮然回首时也没有什么遗憾。
丢失自己,并不是无药可救,记住“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的古训,悟得“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的做人道理,让生活简单些,让思维灵活些,让目的单纯些,在做回自己的过程中对自己狠一些,也许,原来的自己就在你的面前。(崔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