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青年的时候给地主当长工,他从同样当长工的师傅那里学到了工匠活。出师后就被周围村子的乡亲们请去干木工活,干完活那些人会奉上工钱,父亲会按“最低工资标准”收下一些钱。这样父亲比当时的贫苦农民手头稍微宽裕些,亲戚邻居谁有些小灾小病,或急需用钱时就会找到父亲,父亲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这样一来父亲就养成了乐善好施的习惯,乡亲们也养成了有困难就找父亲的习惯。
在我们村东的一个山坡上,有一间草屋,里面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他倒不是像白毛女那样躲避地主的债务。村里人说,他是得了麻风病,乡亲们怕他传染,他也怕传染乡亲们,大伙用石头垒墙,用草苫顶,给他盖了一间草屋。那时我们割草、拾柴,远远望去就感到害怕,只能敬而远之,可父亲偏让我来个亲密接触。那年春节前,有人给我们家送来两条鲤鱼,这让我们如获至宝。在我们那个小山村,远离江河湖海,又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根本吃不到鱼。好一点的家庭,也最多过年过节吃上咸鱼。母亲把鱼杀好,用盐腌上,准备过年吃。晚上父亲回来了,母亲说:“山口的张怀玉送来两条鱼,我腌上了,等到过年吃,孩子们还没吃过鲜鱼呢。”父亲思考了一下说:“这鱼咱别吃了,送给东山的李大爷吧,你看他一个人多可怜。”母亲也同意了。可第二天,我们兄弟几个知道了,都面露不悦之色。父亲看出来了,就说:“你们李大爷一个人多不容易,这把年纪了还能活几天?你们还早来,以后有鱼吃。”我们心想,李大爷不容易,你就容易?大冬天天不亮就去山口给张怀玉打门窗,干了三天,因为沾点亲,父亲一分钱没收,张怀玉到五十多里外的集市上买了两条稀罕物——鲤鱼。父亲让我们吃过饭给李大爷送过去,哥哥们有的坐着不动,有的去干别的去了,在搞“非暴力不合作”。父亲就指名点将让我去,我当时都要哭了。那是多么可怕的地方,我要是被传染怎么办?可不敢不去。父亲说:“你到了那里什么话不用说,把鱼放在他院子里的石台上就行。”我忐忑不安地到了那里,远远看看石台在哪里,选准目标后,屏住呼吸跑进院子,把两条鱼往石台一放,转身就跑,就像是扔掉一个将要爆炸的炸药包。跑到安全距离外才停下脚回头看了看,只见白发苍苍的李大爷在向我招手,我回头就跑,生怕他追来。
我哥结婚时,父亲遍请了全村的父老乡亲,可杨奶奶卧病在床,不能参加,父亲递给我四个馒头,一包酥菜和猪肉,让我送给杨奶奶。杨奶奶住在和我们村相邻的西庄,有二里多路,当时是盛夏,我去时还艳阳高照,刚从杨奶奶家出来,瓢泼大雨当头浇下,把我淋成落汤鸡。等我跑到家,门前的水沟竟没到膝盖了。由于雨淋,我发了三天烧,办喜事的饭菜,我竟吃不下。
如果说平日里给李大爷、杨奶奶送个馒头、鱼肉,或者送谁三块五块,十块八块,倒不算什么。可有一次连父亲也为了难。我们村的张奶奶只有娘俩,儿子三十多岁了,由于腿稍微有点瘸,还打着光棍。一个媒婆给她儿子说了个媳妇,是个寡妇,这张奶奶也求之不得。对方虽是寡妇,但知道张奶奶只有母子俩,生活困难,男的又是个瘸子,也不想愿意,就找了个理由吓唬张奶奶一下,来个狮子大开口,如果张奶奶不同意就正好。对方的条件是500元。如果在今天,5万元也不算什么。那时鸡蛋三分钱一个,在生产队里一个工只值几厘。如果要靠攒钱,张奶奶的儿子到80岁也攒不够娶媳妇的。可张奶奶盼孙子心切,竟敢答应下来。既然答应就不能反悔,如果说话不算数,那就坏了名声,那儿子要打一辈子光棍了。愁肠百结的张奶奶,找到了我父亲,声泪俱下地说出了想法。父亲是个好强、好面子的人,竟也一口答应想办法。办法怎么想,父亲几天吃不下,睡不好。最后找我爷爷商量,想把给我爷爷做棺材的木板卖掉。爷爷不同意,说,让我瞑目的、让我得意的、让我在咱村这些老头中挺起腰板的就是这副棺材。父亲说,在你明白的时候,我保证给你做副同样的棺材。爷爷同意了。爷爷的这副棺材可以说远近闻名,在大家得知要出售的时候,一个有钱人,据说在县里当什么官,买了去,并要求父亲免费给做好、油漆好。父亲用了半月时间,才让人家满意,换回了200元钱。但距500元还差得远。父亲又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猪、四只羊。另外向五家亲戚借了200元,才刚凑齐了500元。张奶奶娶儿媳妇时父亲又出钱给他们张罗喜事,又花去100多元。
这些债务都沉重地压在父亲和我们全家身上。家里只得多养猪,母亲起早贪黑地忙碌着,白头发添了一缕缕。父亲更加拼命地外出干活挣钱。五年后,还清了债务,可爷爷的棺材没有着落。爷爷一天天老去,父亲一天天着急,竟积劳成疾,患上了食道癌,后期竟一吃饭就呛出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还是拼命干活,终于给爷爷换来了棺材,了却了爷爷的心愿。(王立雪)
在我们村东的一个山坡上,有一间草屋,里面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他倒不是像白毛女那样躲避地主的债务。村里人说,他是得了麻风病,乡亲们怕他传染,他也怕传染乡亲们,大伙用石头垒墙,用草苫顶,给他盖了一间草屋。那时我们割草、拾柴,远远望去就感到害怕,只能敬而远之,可父亲偏让我来个亲密接触。那年春节前,有人给我们家送来两条鲤鱼,这让我们如获至宝。在我们那个小山村,远离江河湖海,又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根本吃不到鱼。好一点的家庭,也最多过年过节吃上咸鱼。母亲把鱼杀好,用盐腌上,准备过年吃。晚上父亲回来了,母亲说:“山口的张怀玉送来两条鱼,我腌上了,等到过年吃,孩子们还没吃过鲜鱼呢。”父亲思考了一下说:“这鱼咱别吃了,送给东山的李大爷吧,你看他一个人多可怜。”母亲也同意了。可第二天,我们兄弟几个知道了,都面露不悦之色。父亲看出来了,就说:“你们李大爷一个人多不容易,这把年纪了还能活几天?你们还早来,以后有鱼吃。”我们心想,李大爷不容易,你就容易?大冬天天不亮就去山口给张怀玉打门窗,干了三天,因为沾点亲,父亲一分钱没收,张怀玉到五十多里外的集市上买了两条稀罕物——鲤鱼。父亲让我们吃过饭给李大爷送过去,哥哥们有的坐着不动,有的去干别的去了,在搞“非暴力不合作”。父亲就指名点将让我去,我当时都要哭了。那是多么可怕的地方,我要是被传染怎么办?可不敢不去。父亲说:“你到了那里什么话不用说,把鱼放在他院子里的石台上就行。”我忐忑不安地到了那里,远远看看石台在哪里,选准目标后,屏住呼吸跑进院子,把两条鱼往石台一放,转身就跑,就像是扔掉一个将要爆炸的炸药包。跑到安全距离外才停下脚回头看了看,只见白发苍苍的李大爷在向我招手,我回头就跑,生怕他追来。
我哥结婚时,父亲遍请了全村的父老乡亲,可杨奶奶卧病在床,不能参加,父亲递给我四个馒头,一包酥菜和猪肉,让我送给杨奶奶。杨奶奶住在和我们村相邻的西庄,有二里多路,当时是盛夏,我去时还艳阳高照,刚从杨奶奶家出来,瓢泼大雨当头浇下,把我淋成落汤鸡。等我跑到家,门前的水沟竟没到膝盖了。由于雨淋,我发了三天烧,办喜事的饭菜,我竟吃不下。
如果说平日里给李大爷、杨奶奶送个馒头、鱼肉,或者送谁三块五块,十块八块,倒不算什么。可有一次连父亲也为了难。我们村的张奶奶只有娘俩,儿子三十多岁了,由于腿稍微有点瘸,还打着光棍。一个媒婆给她儿子说了个媳妇,是个寡妇,这张奶奶也求之不得。对方虽是寡妇,但知道张奶奶只有母子俩,生活困难,男的又是个瘸子,也不想愿意,就找了个理由吓唬张奶奶一下,来个狮子大开口,如果张奶奶不同意就正好。对方的条件是500元。如果在今天,5万元也不算什么。那时鸡蛋三分钱一个,在生产队里一个工只值几厘。如果要靠攒钱,张奶奶的儿子到80岁也攒不够娶媳妇的。可张奶奶盼孙子心切,竟敢答应下来。既然答应就不能反悔,如果说话不算数,那就坏了名声,那儿子要打一辈子光棍了。愁肠百结的张奶奶,找到了我父亲,声泪俱下地说出了想法。父亲是个好强、好面子的人,竟也一口答应想办法。办法怎么想,父亲几天吃不下,睡不好。最后找我爷爷商量,想把给我爷爷做棺材的木板卖掉。爷爷不同意,说,让我瞑目的、让我得意的、让我在咱村这些老头中挺起腰板的就是这副棺材。父亲说,在你明白的时候,我保证给你做副同样的棺材。爷爷同意了。爷爷的这副棺材可以说远近闻名,在大家得知要出售的时候,一个有钱人,据说在县里当什么官,买了去,并要求父亲免费给做好、油漆好。父亲用了半月时间,才让人家满意,换回了200元钱。但距500元还差得远。父亲又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猪、四只羊。另外向五家亲戚借了200元,才刚凑齐了500元。张奶奶娶儿媳妇时父亲又出钱给他们张罗喜事,又花去100多元。
这些债务都沉重地压在父亲和我们全家身上。家里只得多养猪,母亲起早贪黑地忙碌着,白头发添了一缕缕。父亲更加拼命地外出干活挣钱。五年后,还清了债务,可爷爷的棺材没有着落。爷爷一天天老去,父亲一天天着急,竟积劳成疾,患上了食道癌,后期竟一吃饭就呛出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还是拼命干活,终于给爷爷换来了棺材,了却了爷爷的心愿。(王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