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南/崔启昌
周末,在电视台就职的朋友邀我去小珠山附近的一个村子见一位用石磨富起来的小老板。挂断电话,我仍心生疑惑:推磨拉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庄户营生,如今机械化无处不有,复古陈芝麻烂谷子似的力气活还能走出富路来?怕是忽悠我吧!
车子辗转20多里山路后,停在了一幢样子很是气派的两层楼前,小老板就住在里头。他姓逄,长得挺帅气,80后,说话语速中等,未曾开口先是笑,待人接物很有分寸,猛丁看也好,深度交流也好,怎么着他都不像些一夜间有了财富头颅就随之高昂起来的主儿。在他家颇宽大的火炕上,我们盘腿坐着,在我和朋友品尝香茗的同时,也品味了逄老板创业的艰辛和创业成功后的喜悦。
逄老板下海多年,活儿干了不下几十种,许是技能和经验不济,用他自己的话说,呛水甚至都尝不出苦与咸了,他感慨,这创业路上的难题咋就一道连着一道呢!唉,说商机,商机到。友人无意间聊起的石磨原生态面粉开发潜力大的信息,就像一枚熟透的柿子砸到了他的头上。他跑市场、跑单位,忙协调、忙注册,个把月功夫,就把属于自己的石磨面粉加工厂建起来了。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一色的新品种,化肥、农药统统不用,他组建的合作社里100多户农民有机生产。好家伙,一年多下来,他加工外销石磨原生态面粉等上百吨,曾经一直没能鼓胀起来的钱包竟一下子撑开了缝儿。“手头还有300多吨的订单呢!”逄老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富路子,高兴得活像吃了蜜桃,嘴里甜,心里呦,更甜!
与逄老板聊着,我遂想起一个关于换鞋与换路的故事来。一位老者与年轻人走在雨后泥泞的土路上,老者的新布鞋被雨水和污泥弄得一塌糊涂。穿着雨鞋的年轻人问老者:“出门时咋不换双鞋呢?”老者望望连着村子与外界泥泞不堪的路,意味深长地说:“换鞋不如换路呀。”年轻人顿觉心头一震。后来,在老者的带领下,大家一块儿凑钱铺设了一条水泥路,从此一劳永逸,不必再受“换鞋”之苦了。
“换鞋”确实比“换路”来得简单,来得容易。因此,人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总会避难趋易,抱着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被动地适应外界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做往往磨去了个性,扭曲了本性,反而会增添更多的忧患和烦恼。
拿“换鞋”与“换路”这个故事来说逄老板用石磨摸出富路来的事儿,似乎有些牵强,但我觉得,其中的主题是相似的。这就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光要治“标”,关键要解决“本”,尽量寻找“一劳永逸”的有效途径,逄老板自主创业时,因种种原因,碰了好几鼻子灰,一味地“换鞋”使他旧忧未解再添新患。后来,他冷静思考,认真调研,选择了适应市场、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换路”换没了惆怅和烦恼,换来了财富和幸福。瞧瞧,这“换鞋”和“换路”,或者说“治标”与“治本”,有着多大的差距呀!你想不服都不行。
现实中,有若干该“换路”却执着“换鞋”的实例,想来,很值得人们深思。就像我熟悉的一个机关单位,其反腐败工作本该从根儿上彻底“换路”,建长警示教育机制,使人人提高防腐意识,从而杜绝“丢脸”、“丢人”等丑事的发生。但单位的“头儿们”不以为然,即使手头攒着群众要求“换路”的谏言,仍在这项工作上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光“换鞋”不“换路”。没多长时间呢,贪腐窝案便昭然于世,人们惊叹的同时,单位里说了算的,甚至“案犯”们都后悔不迭:要是早“换路”,下大力气治本多好啊!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咱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换鞋”与“换路”之类的选择,到底该换什么,怎样换,这不是个小问题,要靠责任,靠智慧、靠学识、靠科学态度等等做支撑。我想,面对选择时,假如“换路”能带来变化,能引领大家向上、向好追求,能换得更多的效益和财富,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