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南/崔启昌
参加一家纯文学期刊举办的笔会,座谈期间,很多人对《收获》和《上海文学》率先在全国文学期刊中大幅提高稿酬的做法大加赞赏,称稿费有望达到千字200—500元,自古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的文人这回都滔滔不绝起来。
引子是一位长者谈起关于重庆青年反腐作家受贿成为腐败者的故事。重庆渝中区有个人叫徐鸣,其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杂文、随笔、小说、诗歌文笔犀利,针砭时弊,极富个性,曾令许多“不地道”的官员身出“冷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颇有名气和希望的反腐作家,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最终没能过腐败这一关。“我就是小瞧了诱惑的力量,认为自己顶得住,可面对一沓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金钱,我的双腿钙质不足。”徐鸣受审时,对自己收取贿赂266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痛恨自己定力不足,让诱惑这个魔鬼害了自己。长者说:“从反腐勇士到腐败分子,说自己定力不够,被诱惑害了,这或许是当事者的真心话。可诱惑是公平的,为什么有人能过关,有人关难过,这里面还有个侥幸心理问题。但凡‘做事’者,大都心存侥幸,侥幸,在林林总总的忏悔录里是利用率极高的一个词。”
我猛丁想起著名作家梁晓声在美国经历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梁晓声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他看左右两边都没有汽车,只有一位老太太照章停下等候绿灯亮起。他忍不住问:“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说不定就会出事。”美国老太的回答让梁晓声想到廉洁自律。在后来的文章中他写道:“见‘左右两边都没有汽车’,在侥幸心里的怂恿下‘横穿’过去,久而久之,必会出事;再如腐败,一次、两次,从不贪到贪,从小贪到中贪以至大贪,顶不住诱惑,再加上侥幸作祟,迟早会葬送在‘车轮下’。”
不要小瞧了诱惑,这是对每个人的忠告。生活中,许多人升职当官之初,都曾信誓旦旦要顶住诱惑,保持本色,到头来,不少人却沦为阶下囚。除了当事者放松学习,松懈了定力外,就是让诱惑与侥幸“联姻”,产下了让人遗恨终生的“恶果”。
纵观大大小小的腐败者,最抗不过的就是金钱的诱惑。鲁迅先生在金钱面前,不屑于故作清高,但却保持着人的高傲与尊严。先生执教厦大时,享受着较高的薪酬,无奈丰厚的薪酬无法抵制校风的压抑、浑浊和单调,先生不愿为金钱而牺牲个性和理想,在给别人的书信里一再明言:“有生活而无‘费’,固然痛;在此地则似乎有‘费’而没有了生活,更使人没了趣味了。”
一次纯文学期刊的笔会,本该讨论文学,话题却跑偏到清廉上。不过,谁又能不说这是一次成功的笔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