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柳已青
巨流河,一条流动着抗日战争铁与血的河,一条混合着国人尊严与耻辱的河,一条涌动着历史的荒谬与无常的河。巨流河是清代称呼辽河的名字,“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说不尽的大江大河,河水每晚呜咽地流过,“好像流在我的心头上”。
父女二代的家国乱离
巨流河是齐世英和齐邦媛父女的家乡。齐世英早年得到张作霖的赏识,先后留学日本、德国,留学回来后结识郭松龄,两人愤慨日俄侵犯而东北军阀内战不已,文武结合倒戈反张。“渡不过的巨流河”,郭松龄兵败身亡,齐世英流亡关内……
齐世英虽是一介文人,出于报国之志,却如此深刻地与政治纠结:历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执委、立法委员等职。1934年,创设国立东北中山中学,招收2000名初一到高三的流亡学生。1938年,于汉口出任《时与潮》杂志社社长。抗战胜利后,齐世英奉命整合东北人事,却发现国民党接收大员腐败无能,失去民心,国民党从东北一败涂地,是历史的注定。齐世英再一次从故乡流亡,仿佛是他的宿命。
巨流河流过了几道弯?巨流河里又蕴含着两代人的多少泪水?1949年,齐世英到台湾。齐世英在台湾的遭遇,可以看作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本能地对威权和专制的反抗。1954年,他反对增加电费以筹措军饷的政策触怒蒋介石,被开除党籍;1960年,因与雷震组建新党,差点被捕入狱。“渡不过的巨流河”,齐世英的壮怀激烈最终化为巨流河的一滴泪。
齐邦媛是巨流河的女儿,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她童年的根基被历史的风暴吹折。故园记忆,家仇国恨,连同巨流河愤怒咆哮的声响,时时回旋在她的灵魂深处。抗战爆发,齐邦媛流落到大西南,在重庆上南开中学,坚信“中国有我,不灭!”南开少女在日寇的轰炸之下,渐渐长成文艺青年。齐邦媛想考西南联大,后读武汉大学外文系,成了朱光潜的弟子,抗战胜利后,朱光潜回北大,吴宓接替武大外文系主任,成为齐邦媛的论文导师。1947年,齐邦媛被历史洪流的一个大浪打到台湾,后成为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齐邦媛在台湾,弟子门生很多,被尊称为“齐先生”,她还是台湾文学的守护天使。
现实和梦境交织的故乡
晚年齐邦媛写作传记《巨流河》,将个人的离乱史融入家国的变迁史。《巨流河》从东北的巨流河写起,到台湾的哑口湾结束,从波涛汹涌到波澜不惊。东北与台湾,在20世纪的中国,都留下日本侵略者的阴影,一个是她的童年梦境之乡,一个是她安身立命之所,这两个地方所产生的微妙互动和所蕴含的巨大的历史忧伤,以及一位知识女性像一条河流般的悲壮,她字字泣血的家仇国恨,风平浪静之时顿时涌起的文化乡愁,是这本书的力量之源泉。这一切让读者随之重走她生命的旅程,重温20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她一起,将笑与泪,希冀与梦想,铭刻在齐邦媛一家所走过的大地。
齐邦媛在《巨流河》中浓墨重彩写她的青春往事,一段和抗战息息相关的记忆。在武汉大学外文系读书时,处于战争和死亡阴影之下,齐邦媛日夜思念着她的恋人张大飞,他也是东北的流亡青年,七七事变之后参加了中国空军。战火下盛开的爱情玫瑰,在雪莱的诗歌观照下,生命,死亡,爱情,亲情,思念,这千载而下的诗歌主题,激发出齐邦媛的青春惆怅:“我所惦念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生死,而是感觉他的生死与世界、人生、日夜运行的时间都息息相关。我们这么年轻,却被卷入这么广大且似乎没有止境的战争里。”齐邦媛的笔墨意蕴和《未央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巨流河》呈现的历史激流中飘摇的亲情之船则和《镜中爹》庶几相似。只不过,齐世英齐邦媛父女都到了台湾,而《镜中爹》中张至璋和他照片中的爹爹被分割在海峡两岸。
让后世进入历史现场的青春祭
齐邦媛在武汉大学经历的学潮,可作史料看,但她的感慨,则是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对那一代青年学子在历史拐点何去何从的描写,有让人进入历史现场的感觉。1947年春夏之交,国共内战尚未分出胜负,武汉大学爆发“六一惨案”,国民党军警要逮捕缪朗山教授,学生阻止,三名学生被当场射杀身亡。齐邦媛写祭文:三个年轻人的性命,不死于入侵敌人之手,却死于抗战胜利后自己同胞之手,苦难的中国何日才能超脱苦难的血腥、对立仇恨,能允许求知的安全和思想的自由?如此,他们的血即不白流……
1947年夏,齐邦媛面临大学毕业,我们看到历史迷津中青春心灵的迷茫:“我大学毕业了,身心俱疲地回到宿舍,在半空的房间里,痛哭一场,为自己茫茫前途,也为国家的迷茫,悼亡伤逝。我父亲在我这个年纪一心要解救中国,如今处在更大的内忧外患中不知何去何从?当年幼稚狂妄地想解读哲学了解人生,如今连自己这渺小无力的心灵都无处安放了。”
巨流河奔腾入海,在哑口湾声消音灭。可是这一本厚重的史诗性作品中,流淌着多少泪水。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南京撤退时,“我们真的要国破家亡了吗?”父亲泪流满面,洁白手帕上灰黄的土,都被眼泪湿透;武汉大学课堂上,朱光潜朗诵雪莱和济慈的诗,泪光盈盈,不能自已,转身走出教室;抗战胜利前夕,获知恋人张大飞为国捐躯,泪飞化作倾盆雨……眼泪之轻,给人灵魂的震撼和洗礼;生命之重,镌刻在抗战的丰碑中,那一代人的家国之忆,如此悲伤,如此欣悦,如此的纠缠在中国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