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珍贵的《儿童歌曲集》

2010-08-24 18:11:14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山东济南/苗得雨


     珍贵之一,这本书是1942年春天,在日本鬼子“扫荡”的空隙里,编辑出版,书出得不容易;珍贵之二,编者徐刚,自己就没有存下自己编的书;为防鬼子“扫荡”和后来的国民党军队进攻,我曾埋在床前地下和田野间,后来有一次小缸进水,同埋的手稿凡钢笔字都看不清了,书晒干后还能保持原貌。而编者没有我这条件,那些年还不知辗转了多少地方,艰险的时候,比这再宝贵的东西也扔了;珍贵之三,我竟五、六十年不见了这本书,近年才忽然冒出来,我与徐刚多年交往中,因为不清楚是怎么不见了书,从没有和他谈起这事,当又见了书,才同他谈的。
     1944年春天,我们抗日小学的同学们,看了鲁中宣大(宣传大队)和界湖镇剧团的演出,由我们一伙大些的同学发起成立了村剧团。我和一位同龄伙伴(我们都12岁)研究学习识谱,我说:“音阶是上下跳,节拍是往前走”。第二年春天,鲁中文艺辅导队来住,一位搞音乐的同志,知道了这事,便把我约到他的住处,进行指导。他讲解了一番后,送给了我这本《儿童歌曲集》。接着鬼子“扫荡”,他们转移了,自那没再见到,不知道这位同志叫什么名字,只记得长得很白。这本书开头是“简单识谱法”,内文31首歌曲,根据小学生的低、中、高年级水平,分为三辑,每辑之间都附有识谱练习。我识谱,基本上是靠的这本书,也随即用到了剧团活动中。
  1951年春天,在省第一次文代会上,我认识了在铁路工会工作的老音乐家了休(也名何止了休,他说何时止?了啦就休)。会后常去他住处经一路纬一路泰东栈玩。他说他有好些创作的歌曲,手头没有了。我说我有一本《儿童歌曲集》,里边有他的《伪军快反正》和《看,谁是劳动英雄》,便将书捎给他看。
  以后我调华东文联,又几次下乡深入生活,两年后又去了北京,到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几年没再见了休,我把借他书的事忘了。那时,家当很简单,除了衣被,全部文物在一个皮箱中。在北京那两年,徐刚是我们的教务处主任,他和田家两位与我们同学住一院,休息时间常在一起拉呱。我从没有说这事,因为皮箱中没了这本书。
  前些年,为了研究《沂蒙山小调》的由来,了休的儿子廖大华把他父亲遗存的文物都抱了来,这本书就在里边。今年春节,我给已经86岁的徐刚老寄贺卡,说了这件喜事。他回信说:“得知我少年时编辑的‘小学生歌曲集’,尚有存本,十分高兴。编辑(含个人创作)出版此书,是在艰难困苦的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的1942年。后经日、伪军多次残酷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你还能保存此书,出乎我意料之外,并使我又回想起当年多滋多味多彩的生活。”战争年代是艰苦的年代,也是歌唱的年代。徐刚说他当时是少年,他比我大8岁,1942年,也远不到20岁。他曾和我老师牛玉华一起工作,老师称他为“小老弟”。编这本书时,刚从抗大一分校分配到鲁中联办教育处工作。处长孙陶林交给他一个任务,说小学生总不能光唱军队的歌,给他们专编一本,并附带教教识谱。书出来后,鬼子大“扫荡”就开始了。巧了,我得到这本书学识谱,也是在鬼子“扫荡”的空隙里,编者的目的,实现在了一个正上小学的学生身上。
  这本书,使我已经有一肚子老歌之后(当然也多是部队传来的),又学了一些新歌。书中除了徐刚亲自创作的《小儿童》、《早起好》和《破晓的1942年》,还有久鸣的《空舍清野》,鲁岩、久鸣的《打汉奸》,鲁岩、艾力的《太平洋的巨浪》,寄萍的《儿童团》、《青年骑兵歌》、《渔人拉作曲》,铁铸(丁志刚)、亓尧的《游击小组上山》,还有铁火配词、山东卖包子调的《上冬学》,以及鲁岩词、李林记谱的《打游击》。书中有一首《抗日儿童歌》,我至今还能大体唱下来:“小朋友,小朋友,大家牵着手,向前走,向前走,勇敢别退后,莫说我们年纪小,不能显身手,我们要做小英雄,站在最前头,新中国的大道要靠我们走,四万万同胞要靠我们救,我们不要害怕,我们不要愁,赶走日本鬼子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