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患者日益增多,医院呼吸科随处可见打针、输液的患者。有些人稍微有点感冒,就会到医院要求医生开最有效的药。为了快速康复,甚至有人主动提出输液。他们盲目地认为输液是医院的“最高待遇”。其实,这种观念应该改改了。感冒有时并不需要打针输液,也没有必要用昂贵的药物。
90%的感冒是病毒感染 反复感冒是因抵抗力差
感冒90%以上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当然,有诱因。一般没有一定的诱因不容易被病毒感染。诱因很多,包括疲劳、受凉,还有个体存在一些基础疾病。
除了病毒以外,部分感冒是细菌引起的,如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还有一部分是支原体引起。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霉真菌等都叫微生物。最近我们国内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非常多见,与个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差有密切的关系。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原因有:1.抵抗力比较差;2.年龄小抵抗力差,容易反复。3.个人不讲卫生,比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勤、家里不通风,或者经常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或者接触一些感冒的病人。
感冒的治疗原则有:第一,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过多地治疗。感冒90%是病毒感染,目前,对于病毒感染还没有特效药。
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咳嗽,用去痰止咳的药。发烧,使用物理降温,洗个热水澡也是可以的,高烧吃点退烧药。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以用抗生素,一般用青霉素就可以,层次低一点,抗菌窄一点,因为没有病原。如果病原培养出来母细菌,就针对性用药。既然是病毒感染,我们就要用抗病毒药,有两类,一类是中药,一类是西药。我们祖国的医药宝库非常丰富。有很多中成药,比如双黄连、板蓝根等等清热解毒的药,现在的药理提示有抗病毒的作用,副作用又轻。再加上本身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七天左右大多数感冒就可痊愈。
如果感冒症状很重,影响休息,那么光等着感冒自愈是不行的,必须对症治疗。首先用药物,只有发烧非常高,经过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是有细菌感染等并发症存在的,才考虑输液。
其次,感冒了不要硬撑,要休息,休息可增强抵抗力。休息以后,抗病能力会增强。还有饮食方面,多饮水,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大鱼大肉。
必要输液必须输,但不要滥输
什么情况需要输液呢?发烧时间比较长,温度比较高,白细胞数比较高,在医生的指导下,经过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的,或者有些病人胃肠反应较重吃了药会吐,总不能不吃药,不吃药不放心,这时候可以输液。
滥输液是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第一,输液是卫生资源浪费,本来吃一点药就可以了,没必要输液。第二,在拥挤的地方输液容易交叉感染。因为医院毕竟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人多,大家都在一起,隔离得不好,非常容易互相交叉感染,引起反复感冒。第三,输液毕竟是侵入性的,容易有医源性感染。而且一般性的输液都是打抗生素,本身感冒是病毒感染,打抗生素干什么,没有明显的细菌感染,打抗生素是错误的。第四,除了经济浪费以外,抗生素对人体损害很大,对社会的危害也很大。有专家呼吁,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滥用抗生素,非但人用抗生素,植物也用抗生素,动物也用抗生素。这样整个社会里面的细菌就都耐药了,对整体健康环境造成污染,带来危害。
输液有这么多隐患,能不输液就不输液,能用药物治疗就用药物治疗。最好不用药物治疗,生活调理,稍微重一点用药物进行调理,再重一点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输液。
另外,感冒后别不当一回事,认为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自愈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医生说,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这是一种假象,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医生建议在服药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保暖及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并应多喝白开水,以利于及时补充体液和排出体内毒素,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预防感冒比治疗重要
预防感冒的方法有:
1.坚持锻炼:锻炼能够使人体脏器的各项机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2.改善睡眠:著名免疫学家通过“自我睡眠”试验发现,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3.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到人体的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并使人体各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而良好的情绪可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而使各系统的协调作用增强。
4.饮食调养:不少人都知道一些食物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力,如海参、牛奶、食用菌以及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他们通过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糖类成分而发挥作用。
疾病的预防,除了生活上预防以外,疫苗预防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措施。预防比治疗好。也不是说所有人都需要打疫苗。有基础疾病的,经常感冒的,儿童、老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疫苗。(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