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丛综合 > 正文

送科技下乡 助农民致富——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成人教育中心科技下乡活动实录

2014-06-10 15:08:03   作者:本站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6月1日是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大集,在路口“送科技下乡活动”的横幅下的桌子边挤满了来咨询的农民。这是泊里镇成人教育中心正在举行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内容包括蔬菜种植、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树木管理、花卉培育等等。几个热门的展台前挤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和教师们应接不暇,场面十分活跃。


“‘土专家’接‘地气’,我们听得明白”

    “你的大棚韭菜烂根和白尖可能是浇水过多有关,灌水的时间应在扣棚后和在每次收割前10天灌一次。另外,还应根据每天揭草帘时,叶片上有无露珠确定是否灌水。揭帘时,叶片没有水珠,证明干旱,宜早灌多灌;有少量小水珠则缓浇、少浇;如有大水珠应停止灌水。”蔬菜种植技术能手徐存荣正在耐心地解答着。
  “去年我的果树得了病,我专门到黄岛找的专家。现在咱门口就有技术人员,还给俺留了电话,真是个大好事!”邱家庄村果农安玉楠笑呵呵的说。
    泊里镇成教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多场“科技下乡“活动,活动中发放资料,解答疑问,甚至留下联系方式单独上门指导,很受村民的欢迎,很多村民一旦听说活动时间,推迟其他事务,早早来到会场,把积攒多日的疑问一并在会场求得解答。

“现在干啥都需科技,没知识可不行喽”

    王泽宝是小滩村的海水养殖“能手”,每年承包虾池养殖虾蟹都能挣几万元,可最近几年,周围一些养殖户纷纷利用虾池养参,听人说养参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王泽宝也产生了改变养殖品种的想法,趁这次“科技下乡”活动,他来到了展桌前,详细地询问起了养殖海参的前景。
  “虾池养参技术并不复杂,只要利用好海参夏眠的特性,采用放大苗、避高温的手段,海参的产量一定会很高,但是自去年以来,海参的行情很不好,已经跌到了低谷,估计今明两年不会有很大的起色,现在最好不要进入这一行业。”对海水养殖业非常熟悉的教师夏建瑞非常耐心地向王泽宝分析行情,让王泽宝这位海水养殖的“老把式”不由得连连点头。
  “虽说没达到养参的目的,可得到了准确的市场信息,让我没有冒失地盲目转产,多亏了这次‘科技下乡活动’专家的指点呀,要不,今年我可就‘套’进去了。”王泽宝挤出了人群,看起来,他收获颇多。
    人逢喜事精神爽,去年全镇考核排在前列的常河店村党支部书记耿玉新也打开了话匣子:“现在村里、镇上经常办科技培训班,请来区里、市里的大专家,专门给村民讲种田。我们村里有十几个科技联络员,经常到成教中心,到区里、市里听课、培训。回到村再教村民技术。现在啥都讲究科学,不科学种田可不行,产量上不去,效益也不好”。


“科技下乡入户,村民招财进宝”

    笔者费力地挤进会场,找到了正在忙碌的成教中心校长董炳锡。“我们学校有一大批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他们紧跟科技前沿,常年实践在农村一线,有丰富的农技知识,很适合传授给农民朋友,今天,我们还邀请了区里的专家来这里。”董炳锡自豪地对笔者说。
“成人中心学校是我镇最主要的农民技术培训基地,是一个科技‘孵化场’,每年有5000多名农民骨干到这里接受培训,他们又把技术传授到全镇101个村中,就像种子一样在各地扎根、发芽。一旁的泊里镇宣传委员邵珠山给予镇成教中心高度评价。(周衍默  崔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