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知道这里的深山之中藏着一个千年古寺:灵岩寺,并且名气一点也不输30公里开外的济南趵突泉、大明湖。
在《碑文中的灵岩寺》一文中,我写下了这样的感受:“轻点儿/再轻点儿/这一脚迈下去/就可能会把一个朝代踩醒……”
2018年夏天,应文友傅先河先生之邀,再一次走进灵岩寺周围这片大山的深处时,我竟然又有了一个新发现:除了记忆中的灵岩寺,这里的山坡、沟壑间,还藏着一个“秘境”,目光所到之处,分布着成片人工种植的野山菊!也许是阳光照射的作用,菊田的颜色显得更绿了,看上去油光发亮。山风吹来,凉爽中飘着淡淡的菊叶清香。不远处的菊田里,三五个村民有的在弯腰采菊芽,有的在菊田里挥汗锄草……
这简直是一幅绝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图画!我相信,当年的陶潜如果目睹此情此景,一定会修改他的诗句。
见我吃惊的样子,随行的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笑着告诉我:“这里种植的,其实都是野生的山菊。”
“野山菊?”我更加不解了。
“这些山菊,是7年前从山上一棵一棵挖来栽下的!”他介绍说,最初从山上挖的时候,每一簇也都只是挖走一半,目的是不影响来年的生长。你可以到山上看看,去年挖走的这一半,经过1年的生长,不仅已经得到修复,并且长势更加茁壮、茂盛……
听了他的介绍,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于是,我就问他:“这里的山菊都是你种的吧?”
他笑着点点头,伸手跟我握手:“我叫康其国,这些菊田都是我们公司的。现在,这些野山菊也都叫‘御菊’了!”
7年前的一个春天,在济南餐饮业打拼多年的康其国,遇上了“一盘野山菊芽”。
就是这样的“一盘野山菊芽”,让他从中发现了商机,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康其国是个有心人。他看到,在他工作的那个山庄里,几乎每一桌的客人都要点这个菜,太火了!“不就是野生的山菊芽么?我们老家灵岩村的山上可到处都是啊!”
在康其国的家乡济南市长清区万德办事处灵岩村,村民有春天采摘野山菊芽的习俗。以前生活困难的时候,是为了糊口,但现在是为了换换口味。在他的印象中,家乡山上的野山菊似乎总也采不完。每年开春,灵岩村周围的村民就开始到山上采摘。他们不仅自己吃,还卖给游客,卖给大城市的宾馆、酒店,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一想到这些,他就兴奋不已:“何不把野山菊做成一种产业?一定能!”
几天后,康其国辞职回到家乡。他拿出那个被他捂得发烫的梦想,村委会拿出几百亩山地的租用权。他成立了公司,当上了总经理。
谈话间,大家来到一块梯田形状的菊田地头,我发现这块地里生长的野山菊叶子是绿色的,枝杆却是紫红色的,就问其中的缘由。
康其国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随手从地里采了几个嫩菊芽让我品尝。果然,鲜鲜嫩嫩,入口菊香四溢,香中带甜,还略有一丝青涩,口感好极了!
他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让大家去猜。见大家赞不绝口,他这才不紧不慢地揭开谜底。
他种植野山菊的这片区域大约有1200多亩,地处北纬36度。在这个纬度生长的野山菊,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还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这里地处济南南部山区,包括灵岩村在内的8个自然村周围的大片山区,青山绿水,空气洁净度高,含氧量丰富,泉水众多,颇有些“云深不知处”的意境。灵岩村山坡上就有一处檀抱泉——济南72名泉之一,旁边的岩石间生长着一棵1000多年的青檀树。这棵青檀树很神奇,它发达的根系全部裸露在外面,盘根错节,那全力保护清泉的姿势真让人感动。不仅如此,不管天有多旱,檀抱泉从未干涸过……
比千年青檀树更神奇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即使是在北纬36度这个区域也是独一无二的。走在这里山地间,你会发现,山坡、土壤、石头都是红褐色的。康其国告诉我,这就是传说中的木鱼石。这里的地下,有挖不完的木鱼石。木鱼石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据说用木鱼石制成的石缸盛水,可保持3个月不变质。前些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叫《木鱼石的传说》,剧中的主题曲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我突然明白了,只有木鱼石上种出的野山菊枝干才是紫红色的,并且营养丰富,也只有在这样的空气、阳光、泉水、土壤等气候条件下生长的野山菊,才敢去攻占全国各大城市的餐桌。如今,这样的野山菊,康其国已经种植了600多亩,而且还要继续扩大。他说,他种出的灵岩野山菊浑身都是宝,一年中有采不完的菊芽、菊叶、菊花。更重要的是,灵岩野山菊还有一绝:叶片的两面都呈绿色,这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
如果你去杭州,杭州的朋友会请你吃两样美食:西湖醋鱼和白斩鸡。吃饭间,朋友也一定会津津乐道地向你“抖包袱”:这西湖的鱼可不一般,是听着“白娘子与许仙”爱情故事长大的。至于这鸡嘛,就更特别了,一出生就在桂花树下散步……事实上,很多时候,康其国也会向客人“炫耀”一番他种植的灵岩野山菊:木鱼石上长出来的,山泉水浇灌的,乾隆皇帝曾经吃过的……他说,盼着灵岩野山菊能早一天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它的美味。
中国有“药食同源”之说,灵岩的野山菊也不例外。与其说它是一种美食,倒不如说是一种中药材。《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具有很好的疗效。也许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灵岩野山菊产业已被康其国开发出旅游观光和菊茶、菊食品等十几个系列,一个产业链条和一个梦想被同时拉长了。
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也会跑到山上的山菊田里,一个人蹲在田头,静静地看那绿色的山菊、嫩嫩的菊芽,看山风抚慰下一波又一波翻滚的菊浪,沉浸其中,来一次真性情的心灵补给,让他忘掉一切烦恼。
在灵岩的山间地头堰边行走,空气中散发着阵阵野山菊的气息,仿佛吸收了更多的山风、阳光和清脆的鸟鸣在里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聊着,偶尔会聊出一些诗意来。那一刻,康其国的情绪也被感染了。他说,从“灵岩野山菊”到“灵岩御菊”,那是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他和这里向往美好生活的村民一样,都是灵岩山中种菊人。他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他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在他40岁的时候,终于把一株野山菊做成了一个大产业。
一想到这些,康其国就感到有一种幸福的暖流在心底流动。因为,从此济南南部的这片大山里就有了两个故事:灵岩寺和野山菊。
临近中午,灵岩山中到了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大家决定结束这次旅行。
离开这里之前,我又大口呼吸了几下这里的空气:太甜了!菊田是甜的,风是甜的,大山是甜的,人们的笑声也是甜的……
车子快要驶出这片大山的时候,突然,一幅图画清晰地游进我的脑海:深山藏菊田。
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