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丛综合 > 正文

他从大山走来

——记书画家盛洪义
2017-10-24 15:01:55   作者:刘梅梅   点击:
0

  初见盛洪义,给人的印象是宽厚中透着坚韧,有大山的感觉。
  说不出究竟是因为他敦实的身材、浑厚的声音、坚毅的眼神,还是因为握手时传递的那份力量。
  大概都有吧。
  走进盛洪义的家,客厅与画室一体,一张木质沙发座椅,一个茶几,一套茶具,一个马扎,除此之外的空间,便尽是书画。
  简单却饱满。
  初读盛洪义的山水画,《太行山系列》、《沂蒙山系列》,脑中浮现出了宋代大画家郭熙的言语:“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
  无意将盛洪义的山水画与郭熙作品相比,只是,读着盛洪义的画作而产生的这种体会与感受,真切而深刻。

       他,赤着双脚从大山走来
  54年前,盛洪义出生在日照莒县东南部一个偏僻山村的寒苦农家。盛洪义不到两岁时,母亲就病重撒手人寰,让这个原本就室如悬磬的家又雪上加霜。
  没有母亲的乳汁,洪义只能就着父亲手指上的地瓜糊吮吸;没有好玩儿的玩具,洪义便在田间地头的草窝里、石堆上爬来爬去;没有温暖的襁褓,洪义便在父亲的怀里、背上憨憨入睡……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磕磕绊绊,洪义逐渐长大了……
  或许,盛洪义从骨子里透出的那股坚毅与平和,正是始于这个自出生就要面临的寒苦境况。
  在村里人的记忆中,童年的盛洪义一年到头,几乎都是赤着双脚来来去去,很少穿鞋。赤脚去山上放牛,赤脚去山里打柴,赤脚去学校上学……天长日久,小小的脚丫上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父亲看在眼里,心如刀绞,却只能沉默。
  有一年,临近夏天,看着村里的小伙伴穿着舒适的单衣跑来跑去地玩耍,洪义羡慕极了,因为,自己只有一条磨破了膝盖的旧棉裤。晚上,他试着央求父亲给他做一条单裤,父亲沉默了。其实,孩子的心思,父亲怎能不知?只是,他担心天气万一转冷,孩子可怎么办……那天夜里,洪义睡着后,父亲默默地拆掉了棉裤里的棉絮,在油灯下笨拙地一针一针缝了起来……一觉醒来,看着父亲坐在炕头那佝偻的背影,洪义哭了……
  第二天,穿上“新做”的单裤,小洪义去山上放牛。坐在山里的石头上,望着眼前不远处的一座座大山,洪义忽然觉得那山很像父亲,或者,父亲很像这些大山。于是,不由自主地,他折了根树枝,就地画了起来。盛洪义说,或许就是从那时起,小小的自己爱上了画画,爱上了画山……

       一路走,一路画
  盛洪义的一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打小就习惯了寒苦,早已不觉得有什么苦了”。
  爱上画画的盛洪义,知道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钱给他拿去买画书,他就时常照着学校发的课本上的插画临摹,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画完一遍,从头再来……
上初中时,父亲把家里好不容易攒下的买油盐的钱拿出来给了盛洪义,让他去买双鞋穿上去上学。哪知道,到了路上,盛洪义却“鬼使神差”地拿着钱去了公社书店,买了两本画书。忍着脚上冻裂的疼痛,他小心翼翼地翻开手上心爱的画书……
  18岁那年,初中毕业,已经升入高中的盛洪义,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离开学校。为了给家里,也给自己找一条出路,盛洪义选择了当兵。
  入伍的生活,尽管忙碌疲累,他却欢喜异常。因为,在这里,他可以有机会看到报刊、画册。稍有空闲,他便拿起铅笔临摹、绘画。入伍第二年,他的作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19岁的盛洪义逐渐在美术界崭露头角。
  有一次,报社美编拿着两本连环画册对他说:“你的插图画得不错,我这正好收藏有两本连环画,要是喜欢就送给你吧。”拿着那两本连环画册,看着上面栩栩如生的人物,盛洪义爱不释手,每天都拿来临摹,一遍又一遍……很久以后,盛洪义才知道,原来,那两本画册是中国美术界连环画大家的作品。
  就这样,无论多忙,多累,盛洪义总能在绘画中得到最好的“休息”。因为,对他来说,绘画已经成了他最“享受”的时刻。
  尤其是画山。盛洪义说,因为太迷恋画山,当初还差点丢了老婆。原来,新婚时,本来说好和妻子去上海逛逛,可是,盛洪义却“偷偷”买了去黄山的票。一进山,那峻峭、雄伟,天然画卷的景色便让盛洪义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就把妻子“抛在了脑后”。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晚,盛洪义才猛然想起妻子没在身边……
  沂蒙山、太行山、大别山、泰山、黄山……
  盛洪义一路走,一路画……

 


 

       情归大山,画山是一生的事业
  盛洪义是山的儿子。历尽磨难的特殊经历让他对山一直情有独钟。
  盛洪义说,画山是他一生的事业。
  然而,如果是仅凭这份对山的情感,却也不足以撑起他如今的艺术成就。许多美术界大家都曾称赞,在山水的艺术里,盛洪义具备独特的审美观和线条色彩表现能力。在如今的美术界,盛洪义笔下的山水,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生命。
  其实,取得如今的艺术成就,除了众人感受到的盛洪义天赋的生命灵性之外,还有不为外人知晓的他对专业基本功的近乎苛刻的追求。
  不眠不休对线条表现的反复琢磨,废寝忘食对色彩晕染的不断尝试,一笔一画,来来回回……力透纸背的线条,淡逸劲爽的色彩,每一滴、每一点的背后,都是盛洪义在用生命浸染…(记者 刘梅梅)

       盛洪义,1963年6月生于山东省莒县。魏启后和张志民先生入室弟子。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书画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济南市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199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1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在中国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上海朵云轩、北京荣宝斋、广州画院美术馆、陕西国画院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过盛洪义书画篆刻展。作品被山东省美术馆、青海省博物馆、中央电视台、毛主席纪念堂等有关机构收藏。出版有《盛洪义中国画集》《盛洪义书法篆刻集》《中国画名家丛书·山水名家盛洪义》《盛洪义书画集》,被山东省美协和美术报社列为“山东中国画百家”,被济南市档案馆列入著名人物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