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1973年吧,当时在一家企业干负责人的爸爸到胶东开会,捎回一台戏匣子(半导体收音机),在我们那条街上引起轰动。那时,上班的月工资一般都是二、三十元,精打细算才能紧紧巴巴过下(度过)一个月,那有闲钱买戏匣子。再说,在那个无论是买油、肉、煤还是扯布等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你就是有钱也难以买到啊。记得那是“红灯牌”的,乳白色的塑料外壳,红砖那么大小,圆灯笼图案的红灯商标是有机玻璃的,闪闪发亮,格外招人注目。那天后晌(晚上),一家人兴奋得都不愿意入睡,凑在那盏15度昏黄的电灯下,反复地端详打量着戏匣子,小心翼翼地摸摸这,戳戳那,就是过年也没有这么高兴。
这是我们那条里分(街)的第一台新式戏匣子,得意地我到处宣扬,街坊邻什邻居争先恐后地来我们家开眼界,啧啧感叹其尔丽(漂亮)。那时,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每天下午6点半的长篇小说联播节目就成了大家的共同爱好。当时播讲的是《渔岛怒潮》抑或是《大刀记》,播音员是大名鼎鼎的薛中锐。时过三十多年,小说的情节甚至主人公都记不得了,而薛中锐那绘声绘色极富磁力的播音至今还印象很深,特别是到了小说高潮时,他总会说“欲知后事如何,明天接着说”,弄得大家很别扭,恨不得明天早点到来,好知道后事到底是什么。每天快到播讲时间了,街坊邻什就三三两两地聚集到我家门前,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末子孩子早就兴高采烈地搬来板杌子等着了。“到点了,赶紧打开啊,”小末子们急不可耐地嚷嚷。我手里拿着马蹄表,一本正经地说,还差两分钟。为么这样呢?因为那时电池很贵,而且不好买。如果么都随便听,让戏匣子响起来个没完,没电池了,怎么办?不到点不开戏匣子,大家都很理解。
自从有了戏匣子,我在小末子中知名度与威信与日俱增。如果谁有点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先想到我,以便增加我对其的好感,在听小说联播时能靠得戏匣子近一些,听得清楚些,甚至赶上我高兴,还有可能触摸一下戏匣子。有一回,邻什邻居小旺家来了亲戚,带来了马蹄烧饼,小旺自己偷偷地吃,没给我,还装装傻卖呆,当天晌午中午我就宣布不让他听戏匣子。吓得小旺号拉(哭)个没完。马蹄烧饼早到了他肚子里,他就拿了两个我垂涎已久的玻璃球给我,一个劲儿地粘缠上晃(哄)我,我这才撤消了禁令。
1975年的夏天,家在苏北农村的大爷来我们家走亲戚。在大爷眼里,这个外表精致的戏匣子更是一个连听都没听说的宝物。记得那时电池快没电了,戏匣子的声音很小,大爷就抱着放在耳边听,常常是听得入迷,连吃饭都顾不上。见大爷这么喜欢戏匣子,半月后他走时,爸爸就送给了他。记得那天中午放学回家,看到大爷走了,戏匣子没了,我的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大人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戏匣子伴我度过了两年难忘的幸福时光。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们家的那第一台戏匣子。(陶玉山)
这是我们那条里分(街)的第一台新式戏匣子,得意地我到处宣扬,街坊邻什邻居争先恐后地来我们家开眼界,啧啧感叹其尔丽(漂亮)。那时,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每天下午6点半的长篇小说联播节目就成了大家的共同爱好。当时播讲的是《渔岛怒潮》抑或是《大刀记》,播音员是大名鼎鼎的薛中锐。时过三十多年,小说的情节甚至主人公都记不得了,而薛中锐那绘声绘色极富磁力的播音至今还印象很深,特别是到了小说高潮时,他总会说“欲知后事如何,明天接着说”,弄得大家很别扭,恨不得明天早点到来,好知道后事到底是什么。每天快到播讲时间了,街坊邻什就三三两两地聚集到我家门前,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末子孩子早就兴高采烈地搬来板杌子等着了。“到点了,赶紧打开啊,”小末子们急不可耐地嚷嚷。我手里拿着马蹄表,一本正经地说,还差两分钟。为么这样呢?因为那时电池很贵,而且不好买。如果么都随便听,让戏匣子响起来个没完,没电池了,怎么办?不到点不开戏匣子,大家都很理解。
自从有了戏匣子,我在小末子中知名度与威信与日俱增。如果谁有点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先想到我,以便增加我对其的好感,在听小说联播时能靠得戏匣子近一些,听得清楚些,甚至赶上我高兴,还有可能触摸一下戏匣子。有一回,邻什邻居小旺家来了亲戚,带来了马蹄烧饼,小旺自己偷偷地吃,没给我,还装装傻卖呆,当天晌午中午我就宣布不让他听戏匣子。吓得小旺号拉(哭)个没完。马蹄烧饼早到了他肚子里,他就拿了两个我垂涎已久的玻璃球给我,一个劲儿地粘缠上晃(哄)我,我这才撤消了禁令。
1975年的夏天,家在苏北农村的大爷来我们家走亲戚。在大爷眼里,这个外表精致的戏匣子更是一个连听都没听说的宝物。记得那时电池快没电了,戏匣子的声音很小,大爷就抱着放在耳边听,常常是听得入迷,连吃饭都顾不上。见大爷这么喜欢戏匣子,半月后他走时,爸爸就送给了他。记得那天中午放学回家,看到大爷走了,戏匣子没了,我的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大人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戏匣子伴我度过了两年难忘的幸福时光。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们家的那第一台戏匣子。(陶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