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故地,首阳山下,这个美丽的小县城—昌乐,就是我的家乡。小时候,昌乐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是模糊的、片段式的,直到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对昌乐的认识才逐渐清晰起来。短短三年的时间,我目睹了家乡的巨变,见证着昌乐的腾飞。
我出生在昌乐农村,小时候对昌乐的印象,无非是娘骑车带我来县城赶集,记忆里最清晰的是昌乐百货大楼的豆沙面包,打开包装袋,咬一口下去,软软的,酥酥的豆沙的香味,几乎占据了所有童年时期对美味的期待。那时候的昌乐,只有百货大楼一个购物中心,也是商品种类相对齐全的地方,四层楼的高度几乎是昌乐的最高建筑。
后来,昌乐有了第一个超市—中百佳乐家,全天开动的电梯,琳琅满目的商品,自由选购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大部分昌乐人民的目光,每到节假日,佳乐家总是熙熙攘攘,渐渐地,百货大楼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超市成为了人们消费的主流。还记得高中时期,每次过大周,全家都要去佳乐家采购,各种美食,一应俱全。短短几年,佳乐家从一个总店发展到一个个分店,现在的佳乐家,分店已遍布昌乐的每个乡镇、街道和主要社区,也成为了昌乐人民休闲和购物的主要去处,当然,这一切的发展都源于昌乐人民生活昌乐县科学技术局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等到2009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正赶上金融危机,就业形势十分惨淡,这时候国家号召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我积极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想到去农村工作,原本还有点心理落差,但是回来之后,眼前的景象深深的触动了我。我任职的村是昌乐县城关街道三和社区,第一次踏进三和社区,心里不禁惊呼:天哪!这是农村吗?!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两层或三层,带着独立的小院,建筑风格堪比欧式;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分布着微机室、阅览室、远程教育中心、党员活动室和社区服务大厅,供村民查阅资料,科技致富;社区中心广场上,健身器材种类多样,建有乒乓球台和篮球场,吃过晚饭后,村民们来广场上散步、健身、娱乐,一派和谐景象;社区里还配备有警务室和医疗室,定期做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宣传,平时做好巡逻,为村民定期免费体检,提供咨询……俨然一个井然有序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居民小区,完全颠覆了我对农村的印象。三和社区只是昌乐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想不到外出求学四年,家乡的变化竟如此巨大,她已经告别了昨日的土里土气,换上了漂亮大方的新衣裳。
如今的昌乐,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渐渐苏醒。看,路上那一群健身的自行车骑手们,矫健的身躯透出生命的活力;听,教室里孩子们高声在朗诵,明亮的眸子播种着明天的希望;感受,这座城市发展的脚步。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小区,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欣欣向荣的工业企业,这一切都诠释着昌乐的改变,记录着昌乐人的拼搏。随着家乡的发展,昌乐人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健身场所健身,夏夜广场上阿姨们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曾经闻所未闻的名牌商品被列入消费账单,新建的美食街吸引着一批批品尝美食的人们……昌乐人民早已不局限于温饱,而是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理性消费健康生活,已成为大家的追求。
这就是我的家乡,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生态,健康,充满活力。昌乐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敢想敢干,奋力拼搏,用一己之力为家乡装点新妆。我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促家乡发展为己任,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为建设富强、生态、幸福的现代化新昌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 俊 昌乐县科技局)
我出生在昌乐农村,小时候对昌乐的印象,无非是娘骑车带我来县城赶集,记忆里最清晰的是昌乐百货大楼的豆沙面包,打开包装袋,咬一口下去,软软的,酥酥的豆沙的香味,几乎占据了所有童年时期对美味的期待。那时候的昌乐,只有百货大楼一个购物中心,也是商品种类相对齐全的地方,四层楼的高度几乎是昌乐的最高建筑。
后来,昌乐有了第一个超市—中百佳乐家,全天开动的电梯,琳琅满目的商品,自由选购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大部分昌乐人民的目光,每到节假日,佳乐家总是熙熙攘攘,渐渐地,百货大楼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超市成为了人们消费的主流。还记得高中时期,每次过大周,全家都要去佳乐家采购,各种美食,一应俱全。短短几年,佳乐家从一个总店发展到一个个分店,现在的佳乐家,分店已遍布昌乐的每个乡镇、街道和主要社区,也成为了昌乐人民休闲和购物的主要去处,当然,这一切的发展都源于昌乐人民生活昌乐县科学技术局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等到2009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正赶上金融危机,就业形势十分惨淡,这时候国家号召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我积极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想到去农村工作,原本还有点心理落差,但是回来之后,眼前的景象深深的触动了我。我任职的村是昌乐县城关街道三和社区,第一次踏进三和社区,心里不禁惊呼:天哪!这是农村吗?!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两层或三层,带着独立的小院,建筑风格堪比欧式;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分布着微机室、阅览室、远程教育中心、党员活动室和社区服务大厅,供村民查阅资料,科技致富;社区中心广场上,健身器材种类多样,建有乒乓球台和篮球场,吃过晚饭后,村民们来广场上散步、健身、娱乐,一派和谐景象;社区里还配备有警务室和医疗室,定期做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宣传,平时做好巡逻,为村民定期免费体检,提供咨询……俨然一个井然有序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居民小区,完全颠覆了我对农村的印象。三和社区只是昌乐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想不到外出求学四年,家乡的变化竟如此巨大,她已经告别了昨日的土里土气,换上了漂亮大方的新衣裳。
如今的昌乐,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渐渐苏醒。看,路上那一群健身的自行车骑手们,矫健的身躯透出生命的活力;听,教室里孩子们高声在朗诵,明亮的眸子播种着明天的希望;感受,这座城市发展的脚步。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小区,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欣欣向荣的工业企业,这一切都诠释着昌乐的改变,记录着昌乐人的拼搏。随着家乡的发展,昌乐人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健身场所健身,夏夜广场上阿姨们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曾经闻所未闻的名牌商品被列入消费账单,新建的美食街吸引着一批批品尝美食的人们……昌乐人民早已不局限于温饱,而是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理性消费健康生活,已成为大家的追求。
这就是我的家乡,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生态,健康,充满活力。昌乐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敢想敢干,奋力拼搏,用一己之力为家乡装点新妆。我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促家乡发展为己任,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为建设富强、生态、幸福的现代化新昌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 俊 昌乐县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