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好人老匡——记胶州市殡仪馆职工匡团

2011-12-06 16:27:19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匡团其实不老,他今年47岁,中共党员,是胶州市殡仪馆火化组的组长,他在这个行业默默坚守了24年,平日为人古道热肠,对工作兢兢业业,同事都称他老匡。
    老匡从1987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殡仪馆上班,有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和死人打交道的工作,他怎么能一干就是24个年头。回顾刚入行的时候,老匡感触最大的就是殡葬工作不被常人所接理解。因为火化工天天和死人接触,外人认为,其身上一定沾满晦气,大家不愿跟你握手、避免和你同桌吃饭,甚至不愿意接到你打来的电话。20多年来,老匡过春节基本都是在单位值班。“因为大年初一,亲朋好友相互拜年,都图个吉利,做殡葬这个行业,总要规避一下”。
    面对社会、亲属的不理解,老匡道,工作就是一种责任,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干好,无论是社会还是身边人,总有一天,会理解这个特殊行业的必要和崇高。所以,他经常告诉年轻的同事,要干好这一行,首要的是要说服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种特殊行业的服务理念:“真情慰亲属,道义送故人”。
    作为一名老职工,老匡经历了抬运、整容、火化、捡灰的所有工种,凭着对每一名逝者的尊敬和爱心,20多年间,他把很多人避讳不及的工作当成一种崇高的事业来经营。
    老匡参加工作之初,领导交给他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为一名老人整容。那时,老匡还很年轻,第一次接触逝者,心里充满了恐惧,站在遗体旁,觉得一股凉气往后背上窜,想到今后就要面对这种工作环境,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带班的老师傅看他害怕的样子,亲手做示范。事后,老师傅说:“逝者也是有尊严的,我们做的事情,是世间最崇高的事业,不要怕,因为我们问心无愧。”老师傅的这句肺腑之言,在老匡内心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没有想到,这些天天与死亡打交道的人,他们的内心原来都充盈着爱意啊!
    正是老师傅的开导和第一次给遗体整容、第一次给遗体穿衣、第一次做防腐、第一次火化遗体,许多个第一次的体会,以及每天与遗体、黑纱、哭声为伴的环境,让老匡真正体会到了做好殡仪服务的意义。寒来暑往,从一名殡仪行业的新兵,也成了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他也从小匡变成了老匡。
    在殡仪馆,老匡是火化组、维修组的技术骨干,有一年,火化场迁址筹建新馆时,由于人手少,工作量大,常常连续一个多月不能休班,可是尽管工作很累,大家从来没有一句怨言,都齐心协力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做,老匡也为有这样好的同事感到骄傲和欣慰。
要提高业务技能,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老匡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专业技术,自学了《殡葬知识》、《新型火化设备与环保技术》、《全自动火化机的维修技术》等多种教材,专业技术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提高,2006年,老匡在人事部门组织的考核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高级技工证书。老匡自己动手修复设备300余次,为单位节省了大量资金。
    火化组每年都接受6000多具尸体的火化任务,由于人员少、任务重,老匡总是主动牺牲休息时间,检修火化设备,保证火化任务的及时完成。火化炉每年都要在夏天进行检修,检修时,人要钻到炉膛内,在漆黑的环境和呛人的空气中清渣除灰,疏通管道,这些又脏又累的苦差事都要靠娴熟的技能才能完成。每年检修时,老匡总是第一个爬进炉膛,由于停炉后余温高,再加上夏季天气炎热,人进去不用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炉膛内悬浮的骨灰和刺鼻的气味,往往会引起严重的胃肠反应,但老匡知道,喊一千句,不如实干一次,每年检修,他表现的最实在、最突出。
    几年前,胶州营海一艘渔船出海捕鱼时,不幸遭遇台风袭击,船上7名渔民全部遇难,海事和公安部门夜间8点通知殡仪馆出车接运遗体,老匡带领同事们连夜出发,凌晨5点将7具遗体接运到殡仪馆,老匡看到事故中惨不忍睹的遗体,心想如果不做整容处理,遇难者家属看到亲人这个样子一定会更加悲痛。想到这里,他和同事们通宵加班,为死者做了整容处理,当遇难者家属在遗体告别厅见到形态安逸的亲人遗容时,悲痛的心情得到了强大的抚慰,他们都为殡仪馆职工周到细致的工作所感动。
    凭着对事业的敬重和责任心,多年以来,老匡养成了严谨、细心的工作作风,为理顺火化信息管理,他和同事们认真研究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备的遗体火化手续,通过这些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可以与全市的民政、劳动与社保资源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与此同时 ,大家利用工余时间,集中力量将建馆以来的火化档案全部录入微机,目前,殡仪馆业务档案排列整齐、条目明晰,查阅档案十分方便快捷。
    为了使服务更加规范,老匡把火化组工作人员按业务分工不同进行定岗定责,把人员职责、上岗要求、工作程序服务标准等进行细化,并实行定期考核、评议,规定了“五不准、三到位” 和“三声、四心”服务标准。老匡作为工作在服务一线的火化组长,带领同事向社会展示了民政工作的“窗口”形象,前不久,胶州市殡仪馆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殡葬工作先进单位,被青岛市民政局评为 “十佳文明示范岗”。(记者  崔启昌  通讯员 庄宝军  周晓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