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世情书——读刘玉栋长篇小说《年日如草》

2010-11-09 17:13:04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上海/项静


    “城市与乡村”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母题之一。不过,文学故事中的“城市”与“乡村”总是被过分抽象化,“城市”往往浮夸喧哗、光彩夺目,“乡村”则或唯美或贫困,在这种两头无限拉扯的角力中,总有一些变形的东西卡不到世人心坎上。
  《年日如草》是一部有关城市的小说,不过这个城市的地标太明确了——济南。关于济南,在文学的地图上耳熟能详的远有《老残游记》,近有《济南的冬天》,不过“济南”近年已经很少剌辣地出现在小说中,这种文学叙述中地域的禁忌式表述不知道所为何来。《年日如草》的巨大落差就在于它把故事镶嵌在一片非常实在的土地上,以济南为中心,把许多恐怕只有山东人才能心神领会的地点都标识出来,像拉家常一样,左邻右舍有名有姓,而不是去虚构一个或许更合时宜的名字。
  当下的小说无论外国还是中国,举凡城市就是东京、上海、北京、纽约、巴黎……这些城市从电影、电视、小说中轻而易举地统一了观众和读者的胃口,面目相似的忧伤,相差无几的愤怒,似曾相识的爱情桥段,或许这就是所谓“轻生活”与“轻小说”带来的附生物质。刘玉栋也许是在有意打破这种统一的格局,因为一个作家选择什么进入文学往往会成为他创作生涯的标志。
  读这部小说容易让人联想起明清以来的世情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深入世俗人情,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如《红楼梦》、《金瓶梅》等实可归在世情小说之中。《年日如草》以青年曹大屯梦想进入济南开始,如实展示了他进入济南以后林林总总的生活,并且按照时间的顺序把济南的历史痕迹交代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新世纪以后济南民间影响比较大的事情都被穿插在小说情节中,这种血肉相联的桥段让读者在熟悉中产生一种亲近感。
  如果简单以为小说是以曹大屯为主要线索,讲述一位农村少年进入城市并与城市肉搏的故事,可能就缩减了小说本身的域限,因为作者在编织人物关系网络时,也在不断膨胀各种生活的切面。曹大屯的奶奶,一个顽强固守乡村的女人,坚决拒绝进入城市,并在进入城市的关头死去,是小说中唯一一个圆满按照自己的原则过完一生的人。曹大屯的母亲,一个懵懂进入城市的乡村妇女,为了家庭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丈夫并不爱她,儿子曹大屯的颠簸生活带给她的也只是不安,终于迎来短暂的甜蜜之后,却在一场暴雨中无端地成为牺牲品,这是一个完全没有看破生活而迷失了自己的女人。曹大屯的父亲,从乡村进入城市的第一代知识分子,遭遇了城市与乡村碰撞带来的爱情与亲情的矛盾和城市生存的挣扎,一生都在矛盾中经受失去的痛苦。
  曹大屯的人际关系还有另外一个群落,工厂的师傅老袁一家,聪明漂亮的前妻袁婷婷,地痞流氓、袁婷婷的男朋友棒子,曹大屯导师般的朋友伟哥,让曹大屯兴奋和感受到幸福的老婆王小改,初恋情人储小青……叙述者的目光一路不断地滑翔,似乎连叙述者本身也在被各种人物牵扯着,不断地来回抚摸这些蚂蚁一样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
  《年日如草》这部小说看起来很多地方显得单薄,很多故事都是开了头即草草结束,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漂游物,晃晃荡荡地顺水而下,不知所终。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袁师傅死后,曹大屯陷入失眠的困境,他在失眠的夜里跑出来,沿着济南的大街小巷走,用眼神抚摸这个城市,带着爱与渴望。这就像写小说,不断打量着自己藏身其中的世界,带着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