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我随司法行政部门的同志去较远的一家监狱探望本地的服刑犯人,通过这种人性化的行动,一来给他们捎去家人亲属的嘱托;二来为他们送去传统节日的温暖,再就是借此了解一下他们服刑期间的悔悟,鞭策他们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说来,这的确是司法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有益探索。
在交谈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年轻且长相都较帅气的犯人身上,似乎都有着类似的人生弱点,在踏上社会的短暂日月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因为缺少与人交流、沟通,狂妄、自负而使自己背离“集体”而“犯事”的。我为他们因生活阅历短浅和处世知识缺失沦为阶下囚而痛惜。
了解到他们“犯事”的共性,我想起一篇叫做《桥》的短文来。文中说:“有溪水的地方,就应该有桥。溪水阻隔了两岸的交通,造成了来往的不便。无论是几块简陋的木板、厚重的石块,或是钢筋水泥,也不论它的造型是古典还是现代,桥所扮演的总是连接、交流、沟通的角色。”文中还说:“其实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一座桥。当我们有不同的理念,各持己见,互不相言时,我们就需要借着‘桥’来交换彼此的意见、不同的看法,以期取得协调和认同。和‘墙’的封闭保守不一样,桥代表着开放和接纳。‘桥’越多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畅通、越和谐。现实生活中,谁都需要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文章虽短,却言简意赅,蕴含哲理。
其实,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座“桥”的话题由来已久。记得小时候在学校里,老师们对此总爱喋喋不休,引导学生在学校里尽量多的和老师、同学交往、交流,努力构建和谐关系;在家里、在单位里,爹娘、领导和同事也常有类似的叮嘱。细想想,这样的教育、引导和叮嘱,对一个人的成长,对理想的追求,对友好、融洽、和谐关系的形成大有裨益。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同等等,建“桥”的意识,用“桥”的行动,很难形成“统一体”。就在是拆“墙”,还是建“桥”,是立“墙”,还是通“桥”的不解或是疑惑、犹豫之中,一些人“犯事”的概率陡然高了起来。
说真的,人与人之间要真正修好并利用好一座心灵之桥,可不是件轻巧事情,我觉得,起码得有豁达的心胸,这样,在交流、交往、共事过程中,理念不一致、看法不相同、观点有差异时,才能彼此坦诚相见,真诚探讨,才能谋得和谐一致。有则关于太阳和风的寓言很有意思:有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更有力,风说:“我的力量大,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脱掉前面那人的大衣。”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渐次吹了起来,最后风力大得如同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越急,那人越把大衣紧裹在身上。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它温煦的微笑照着那人,不久,那人开始擦汗,不一会便脱掉了大衣。太阳对风说,温和和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有力。面对结局,最终风和太阳达成了共识。
古老的寓言依旧合乎现代的逻辑。豁达的心胸,更能使人摒弃成见,抛下私我而面对理性。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豁达是一种开朗。世上的事情不是都公平的,我们要按生活本来面目看生活,风和日丽你要欣赏,光怪陆离你也要品尝,这才自然。豁达是一种自信。自信给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烦恼,自信可以使人摆脱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满了阳光。人生不售回程票,在不算很长的人生旅途中,只有豁达的人,只有用豁达胸怀拆“墙”筑“桥”的人才能活出幸福,才能在品尝人生美好滋味的过程中背起行囊,奔向远方陌生的旅程。
崔启昌,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散文、随笔,与人合著出版散文集《落地生根》,已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40多万字。(崔启昌)
在交谈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年轻且长相都较帅气的犯人身上,似乎都有着类似的人生弱点,在踏上社会的短暂日月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因为缺少与人交流、沟通,狂妄、自负而使自己背离“集体”而“犯事”的。我为他们因生活阅历短浅和处世知识缺失沦为阶下囚而痛惜。
了解到他们“犯事”的共性,我想起一篇叫做《桥》的短文来。文中说:“有溪水的地方,就应该有桥。溪水阻隔了两岸的交通,造成了来往的不便。无论是几块简陋的木板、厚重的石块,或是钢筋水泥,也不论它的造型是古典还是现代,桥所扮演的总是连接、交流、沟通的角色。”文中还说:“其实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一座桥。当我们有不同的理念,各持己见,互不相言时,我们就需要借着‘桥’来交换彼此的意见、不同的看法,以期取得协调和认同。和‘墙’的封闭保守不一样,桥代表着开放和接纳。‘桥’越多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畅通、越和谐。现实生活中,谁都需要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文章虽短,却言简意赅,蕴含哲理。
其实,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座“桥”的话题由来已久。记得小时候在学校里,老师们对此总爱喋喋不休,引导学生在学校里尽量多的和老师、同学交往、交流,努力构建和谐关系;在家里、在单位里,爹娘、领导和同事也常有类似的叮嘱。细想想,这样的教育、引导和叮嘱,对一个人的成长,对理想的追求,对友好、融洽、和谐关系的形成大有裨益。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同等等,建“桥”的意识,用“桥”的行动,很难形成“统一体”。就在是拆“墙”,还是建“桥”,是立“墙”,还是通“桥”的不解或是疑惑、犹豫之中,一些人“犯事”的概率陡然高了起来。
说真的,人与人之间要真正修好并利用好一座心灵之桥,可不是件轻巧事情,我觉得,起码得有豁达的心胸,这样,在交流、交往、共事过程中,理念不一致、看法不相同、观点有差异时,才能彼此坦诚相见,真诚探讨,才能谋得和谐一致。有则关于太阳和风的寓言很有意思:有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更有力,风说:“我的力量大,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脱掉前面那人的大衣。”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渐次吹了起来,最后风力大得如同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越急,那人越把大衣紧裹在身上。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它温煦的微笑照着那人,不久,那人开始擦汗,不一会便脱掉了大衣。太阳对风说,温和和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有力。面对结局,最终风和太阳达成了共识。
古老的寓言依旧合乎现代的逻辑。豁达的心胸,更能使人摒弃成见,抛下私我而面对理性。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豁达是一种开朗。世上的事情不是都公平的,我们要按生活本来面目看生活,风和日丽你要欣赏,光怪陆离你也要品尝,这才自然。豁达是一种自信。自信给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烦恼,自信可以使人摆脱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满了阳光。人生不售回程票,在不算很长的人生旅途中,只有豁达的人,只有用豁达胸怀拆“墙”筑“桥”的人才能活出幸福,才能在品尝人生美好滋味的过程中背起行囊,奔向远方陌生的旅程。
崔启昌,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散文、随笔,与人合著出版散文集《落地生根》,已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40多万字。(崔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