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传》,张建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6月版
上海/万君超
今人谈及王世襄(1914-2009),大多称其为大收藏家、大玩家、大美食家等等,其实先生还是一个名不彰显的“美术史家”。他有一本六十万字的“未定稿”巨著《中国画论研究》,知道此书的人或许不少,但真正通读和研究过的恐怕不多。
1934年,二十岁的王世襄遵从父命,经过考试进入燕京大学“医预科”,准备将来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但当时的王世襄在北平民俗界已经颇有名气,是典型的“少年玩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纨绔子弟或官宦公子,调鹰驯犬,养虫赛鸽,是他人生最爱。大学读书对他犹如儿戏一般,逃课旷课几是家常便饭。两年下来,主课中的数、理、化三门始终“红灯高挂”。根据燕京大学当时的校规,他要么自动退学,要么转学其他系科。燕京大学当时每年学费是160银圆,而当时北平一个中学教师的年薪也仅为120银圆,“自动退学”岂非“人财两空”、“有辱门风”?所以,王世襄转到了国文系。他在继续尽情玩乐的同时,于1938年夏天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又在同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1939年春,王世襄的慈母、著名女画家金章女士因高血压突然辞世。此事对王世襄的心灵震动极大,并由此改变了他的玩乐人生。他深悔自己少不更事,有负母恩,遂下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先生后来曾一再对人说过:“我从幼年一直玩到大学毕业,考进燕京研究院后,该年春母亲突然逝世,对我极大震撼。从此坚决悔改,认真学习、工作,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转变,终生恪守,直到衰老。”他开始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定为《中国画论研究》,得到学校方面的认可,并因此获得美术专业的奖学金。1940年,他用英文发表了第一篇美术史研究论文:《关于姚最〈续画品论〉中的一个错字》,初显他在美术史方面的学术造诣。从此王世襄躲进书斋和图书馆,不论春夏秋冬,闭门读书,埋首研究。
1941年6月,王世襄以二十七万字的《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代部分),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燕京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委员会曾考虑推荐王世襄到哈佛大学攻读美术史博士,但被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洪煨莲先生否决,因为王世襄早年“太贪玩”,虽然他资质不差,但今后如何是个未知数,而燕京大学“决不能把有限的名额押在未知数上”。王世襄因此与美术史研究擦肩而过,这也是一次可能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重要事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燕京大学被日本军队占领,学校关闭。1942至1943年的两年时间里,王世襄利用自己家中的藏书和外购的图书,继续撰写《中国画论研究》(元代至清末部分),1943春完成约六十万字的初稿。这是中国美术史学界第一部关于画论研究的“通史”巨著,说它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轫之著,也不为过,因为即使被称为现代中国美术史学奠基人的滕固先生也只是完成了一部《唐宋画论考》。
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和自身学识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中国画论研究》一书广博而不精深。王世襄自己也深感此书之不足:“论说罗列多于分析研究,未能揭示各个时期理论作法之发展,与画家画迹相印证,故自知欠缺尚多。”因此,此书当时并未公开出版,而是由王世襄与他的两位友人用毛笔誊清,用线装形式装订成册,希望以后再用两三年的时间进行修订。后来,他远赴重庆谋生,又将书稿晒蓝复制一套留存在北平家中,将原稿随身携带,准备随时作增订删改。
1948年5月,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给了故宫博物院一个去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为时一年的学术考察的名额。此时,王世襄已经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先生决定派王世襄前往,一则王世襄毕业于燕京大学,在语言交流上绝无问题,另外此行主要目的是以考察美、加两国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和书画为主,王世襄也绝对胜任。同年6月1日,王世襄离别了已经患肺结核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从上海搭乘“威尔逊号”轮船前往大洋彼岸。
在美国和加拿大考察期间,王世襄先后访问和参观了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堪萨斯、圣路易斯和多伦多等地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主要留意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尤其是中国古代绘画。他还见到了许多后来成为美国美术史学界研究中国美术史的一代名家,如李雪曼、史克门等人。
1949年初,王世襄从美国报纸上大略知道了国内政局的变化。正当他准备动身回国时,美国两家著名的博物馆以及几所大学的美术史系都拟聘请他留在美国从事研究或任教,均被王世襄谢绝。他后来说:“我不可能留在美国,于公说我是国家派我出国考察的;于私说,我上有老下有小都在国内;再说,我未有丝毫留在美国的念头,祖国的一切,正百废待兴着呢!”于是,王世襄再次与美术史专业研究无缘,并因此再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1949年8月中旬,几经辗转的王世襄抵达北京,不久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主任。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这批原故宫博物院的留存人员必然被“边缘化”。那个时期,别说是开展正常的工作,就是性命也可能随时不保。王世襄曾想写一部《流美法书名画考》,详细叙述流散在北美地区中国古代书画的情况。但在“三反”运动时,他所拍摄的照片胶卷上交故宫博物院,后来竟都“遗失”。他只得根据印象和笔记撰写了《游美读画记》一文,为一年多的北美考察画上了一个难言完美的“句号”。1953年,王世襄因“莫须有”的罪名在看守所关押了十个月之后“取保释放”,随即被故宫博物院“开除公职”。大病初愈之后,他接受李元庆和杨荫浏之邀进入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1959年,王世襄曾自费油印了《画学汇编》一书,所收文章主要是对明清时期一些鲜为人知的画论著作进行了校对、评点和注释,虽然未能公开出版,但实是他那难以忘怀的美术史研究情结的一个见证和小结。
1955年,王世襄曾将《中国画论研究》书稿送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对方居然同意出版。但王世襄再三考虑,还是觉得此书应该进行好好修改之后再行问世,于是,他又主动撤稿。直至2002年7月,此书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六册本影印出版,先生题签为“未定稿”。
从王世襄先生《中国画论研究》一书的坎坷经历来看,它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先生后来有条件可以对此书进行修订和增改的时候,他已经力不从心了。这可能是他一生的遗憾,而其中的坎坷遭遇,万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