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惟有兰花香正好 且遣丹青写真色——戴丕昌先生书画艺术浅窥

2010-06-01 18:10:26   作者:记者 郭跃军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戴丕昌教授正在作画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有唐一代“文章巨公”韩愈作《幽兰操》,唱和至圣先师孔子的古琴曲《猗兰操》,以此起兴,极尽笔墨,彰显了孔子对兰花“王者之香”的推崇之情。自先古始,由周易而楚辞,至唐李宋苏,及元明清代代诗画大家,几无不对我国十大名花之首的兰花偏爱有加,歌咏不绝,书墨长传。近现代爱兰者更众,戎马一生的朱德总司令酷爱兰花,视之为“国宝”,不仅养兰育兰赏兰,也多有咏兰之作,他于1961年兰蕙飘香时节,在广州市越秀山下游赏兰苑,曾随口吟出“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咏兰》)。
  兰花有“四格”之说,即“高洁、流芳、顽强、自爱”,世人视其为“德花”,是典雅、坚贞不渝的象征,被称作“花中君子”。人当如兰,不争不喧、内敛谦恭、格调高雅、外和内刚、形态端庄——这也正是国人追求的一种境界。现在,很多地方还把兰花称作“教师之花”,在每年的教师节向教师敬赠兰花……说起兰花的林林总总,戴丕昌先生神采飞扬,对历代兰花诗文画作,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兰花的熟稔和爱恋,显隐之间皆可见。他聊孔子作《猗兰操》典故:“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他说《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讲文人墨客爱兰,随口吟诵苏轼诗句:“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题杨次公春兰》)。他举王羲之爱兰,精研书法体势时,得益于养鹤,也得益于养兰,相传他从迎风飘拂、婀娜多姿的兰草中得到启发,创出飘逸流畅、妍美遒媚的书法新体,达到了神韵生动的境界。他谈养兰赏兰,“观花一时,赏叶终年”,说清朝刘灏有诗“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他赞兰草神韵,说兰花的花形变化无穷,姿态万千,有的像荷,有的似梅,有的如菊,还有的同牡丹一般……兰叶更是清雅潇洒,直立者雄健刚劲,如同大将;软垂者,娇姿婀娜,犹似美人;斜披者,飘逸洒脱,形拟高士;斜立者,刚柔相济,恰如书生。戴丕昌先生更是频频提赞革命前辈董必武先生的赏兰妙论“兰花四清”——“气清、色清、姿清、韵清”八个字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赏兰的精要所在。
  谈兴正浓,一位女士慕名前来求字,戴丕昌先生挥毫泼墨,写就《兰花》(明·薛网)一诗:“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六尺大字,一气呵成,气韵生动。
  近年来,戴丕昌先生在书法上名声远扬,行家里手更欣赏的则是他的画,是他的画中有书,以书入画。他的画作上承宋代文人书画,临摹明清及近代诸大家,注重传统规范,整体风格厚重又不失灵动质感。戴丕昌先生的作品主要是花鸟山水,尤其是梅兰竹菊,他自己的最爱则是兰花。“这里有个故事。二十多年前,家父一位弟子的父亲,身患重症,他老人家要我给他作一幅画,点明就要兰花。老人家很喜欢兰,也喜欢我的书画。受命之后,为了不辜负老人的期望,满足老人的心愿,我要把自己心中最美的兰花献给他。”戴丕昌先生深情地说,“尽管那以前也画过不少兰花,我还是找出前人的画作,还观摩了不少兰草,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构思,也画了很久很多,最后我选了一幅自己最满意的送过去。我觉得很欣慰,因为他老人家看到画很高兴。”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戴丕昌先生自己不觉间情重兰花,也喜欢上画兰,这一画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年过去了,戴丕昌先生在书画艺术上的境界不断升华,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以诗为魂,以书为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郭志光曾撰文:“丕昌的画,其独特的风格就是‘以书入画’……特别是他画的兰草,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气脉贯通,在提按顿挫之间自然的呈现花叶翻转和变化灵动的景象,格调清新高雅。”戴丕昌画兰,以几十年书法的功底来表现兰花,有的线条遒劲有力,生气蓬勃;有的线条潇洒清秀,仪态万千……整幅作品,往往变化多端,暗合自然界兰草的千般形态。戴丕昌先生画的兰草,同他的书法一样,有着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厚重自然,典雅秀丽的风格,这也正是他学古而不拘古,师法自然又超越自然,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顺其自然到达的自然化境。
  画界有言:人品决定艺品,眼界决定境界。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象征着戴丕昌先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教育,都一直甘于承受寂寞,以达观、平和的心境来面对这风雨人生。但是,正如这兰花并不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戴丕昌先生一直觉得,学习先人前辈的君子之道,书画之法,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快乐而充实的。在戴丕昌先生笔下,兰草清幽淡雅的风骨展露无遗,正是他自己品格、操守的真实映照。戴丕昌不唯上,不流俗,潇洒自然而不失气度,他的书画不仅仅是笔墨蘸就的作品,更是他对生活的礼赞,是他高贵人格的显现。
  眼下的中国画坛,能画者众,善书者少。戴丕昌先生学艺之初从书法始,1972年高中毕业后凭优异的书法留校任教,并开始深入的书法教学研究。现在,作为山东工会干部管理学院艺术系主任的戴丕昌教授,在翰墨丹青中已历练四十余年,他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从平实中见底蕴,以行草为精,对真、草、隶、篆均有涉猎,形成了朴雅、凝重之中又极具灵动之感的独特风格。习书作画之余,授业解惑之外,戴丕昌先生潜心书画艺术理论研究,深有所得,甚有所获,出版了《古代书论选译》等多部艺术理论专著,发表了《苏东坡的人格和他的书画艺术》等多篇论文。
  李白诗云:“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以兰养心,其境自高。在戴丕昌先生的办公室,四下散放着几株长势旺盛,姿态优美的兰花,天然生长,毫无雕琢之痕,恰如他不时提及的一个词:顺其自热。满室清清淡淡的香气,清雅沁人,让人顿觉“如入芝兰之室”的意境所在。这若有若无,清纯幽远的香气,“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离开很久,那一室的幽香似乎还绕在身边,沉浸于心。再看戴丕昌先生的画册,不由想起他自己的咏兰之作:“兰亦幽谷居其身,芳心无艳不争春。百花丛中唯兰雅,只有幽香似故人。”相信以戴丕昌先生厚实的人生经历为底蕴,一直谦逊治学,积极进取的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书画功业必然会更上一层楼,不断积累起来的,将是他那厚重的艺术人生,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