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暗香浮动应有物 不知墨中神趣事——曲健先生画梅观后

2010-03-24 00:10:31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和曲健先生相交已两年有余,其间电话往来,交往渐多。我为曲健先生写过一篇拙文,言之尚可。欣逢曲健先生画展,谈笑间烦请写些感想,盛情之下,欣然应之。
  梅,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又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之说,不过言及其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唐朝大诗人杜甫《江梅》曾这样写道:“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夸客愁何?雪树原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嵖峨。”
  画史言及梅,南北朝时便有人画梅,渐下至北南宋画梅成风气,其中有仲二和尚颇有名气,自创墨梅,独享水墨浓淡来表现梅的气韵,后有杨利之在此基础上,用双勾法画梅花,使梅花更加纯洁高雅,不过稀疏冷倚。至元代画家王冕,号梅花屋主,一改其风,转而繁华密蕊,善用单纯水墨和清淡液逸的笔致。而后,刘石儒,石涛,金农,汪士禛等也多有涉猎,及至于希宁又为之转变,造境造势,笔墨色彩源于从自然中的迁想发挥的奇妙效果。曲健先生秉逐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广为涉猎,读画临摹,自然入景,从痴玩孩童到有“齐鲁一枝梅”的美誉,所谓功到垂成,我想这并不为过。正如元。王冕《画梅》中写:“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曲健先生正是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笔墨情趣营造了梅花的独特景致。
  唐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曲健先生得其吴泽浩郭志光两位恩师的亲授,领悟于希宁先生的笔墨意境,而抓其要旨,观梅,或老干新枝,凝厚如铁,刚柔相济如奔蛇走之,或枯笔入手,大胆泼墨,工笔写意相结合,营造了形不似而神似的高超境界。
  以写入手,归于画,墨色浓淡相宜,大胆构图,不拘小节,迎面梅花,不觉已入其境。画梅者,我闻之少之又少,但可见曲健先生的梅花,卓尔不群,当刮目相看。难怪魏启后老先生赐号“艺梅阁主人。”
  曲健先生虽五十有余,但面色红润,精气饱满,与人相往谦和随意,具有大家风范:本分谦逊。曲健先生不喜张扬,虽作品曾在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展出,中央电视台,文汇报,大公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报,中国消费日报等权威媒介都做过专题报道,作品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纪念馆等收藏,并于2001年在济南市书画大赛中获一等奖,并被济南总工会,美术家协会授予十佳画家称号。
  曲健先生画梅以《报春》《寒香》《冰魂》《铁骨》为题,或疏冷,或繁密,技法仓润生动,妙趣横生,曲健先生默默耕耘,常悟常破的精神,着实让人佩服。写到此处忽然想起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曲健先生当属其中的味道。(任怀强)

上一篇:细数驾车的养生隐忧
下一篇:戴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