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萌生,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
肝,“是四肢的根本,藏魂之所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肝是人体中的最大腺体,犹如一个“化工厂”,具有代谢、肝汁分泌、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等功能。按中医理论,肝属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因此春季护肝尤为重要。从免疫学意义和实践中看,春季护肝,对于增强对其他疾病的免疫能力亦有着重要作用。
抓住时机补肝脏。传统医学养生“四季侧重”的原则认为春季肝脏当令,养阳益肝是首要,以防肝脏淤滞不畅,并提倡春季养肝食为先和以脏补脏的方法。结合这一养生特点,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早春二月的膳食原则应该是高蛋白、高维生素、充足热量的均衡膳食。所谓高蛋白就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加蛋白质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下面是春季养肝的几种方法:
1.以脏补脏鸡为先
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他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
以味补肝首选醋。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淤、解毒抑菌等作用。
2.以血补肝食鸭血
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3.舒肝养血菠菜佳
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它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及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很好的疗效。
4.猪肝营养丰富
猪肝营养丰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的功效。对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导致的头昏眼花、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腿疲软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刚入春时,人体阳气升发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迅致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来不及转变,肝功能便受损,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导致疾患发作。故早春食补重在养肝兼顾益脾和胃,温补阳气以御寒保健。
养肝防寒六方法如下:
1.多饮水。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2.少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必伤肝。
3.饮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4.心情舒畅。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首先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5.适量运动。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目的。
6.服饰宽松。宽松衣带,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朱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