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初学陈式太极时,基本每天练到晚上十二点,凌晨三四点起来接着练,真可谓日练三十遍。有一次,我正在外边练着,被一个武林同行看到,他叽讽我说练一辈子也练不成。当时,我血气方刚,伸拳就打。什么招式?没有招式,开打就是了,谁还顾得上招式啊。结果输给了人家,还被笑话,你打的是太极吗?我就认真跟他讨教,他说:“你练的方法不对,太极拳能技击吗?民国时期国术大会,前20名中有练太极拳的吗?有些故事纯粹是吹出来的。”他看不起太极,认为太极不能打,说实话,当时我肺都要气炸了,心想以后我就用太极把你给打翻。抱着这个信念,我开始了漫长的太极求索之路。
传说中的太极前辈陈长兴、陈发科、杨露禅、杨班侯等,都是太极搏击高手,全凭打出来的。太极拳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实战紧密相关,为什么后来战斗力不行了呢?老辈人有一句话:没得真传。这固然可以掩盖和解释很多问题,但真传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后来在游历中,我又从华山派李道长那里学到了“龙门太极”的功夫。据说这套武功是从邱处机那里传下来的。此人字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滨都里人,生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的农历正月十九日。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赴宁海州昆仑山烟霞洞学道。翌年九月,拜王重阳为师,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金大定九年(1169年)冬,邱处机入今陕西餯溪及龙门山潜修十三载,创立全真道龙门派,并一脉相承至今。龙门太极把拳法中的某一两个动作拆开,在训练上方法上略有改变,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身体状况来练习,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作用。龙门太极拳法名为太极十三式,只有二十多个动作,外形非常简单,但是功效很大。
“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龙门太极,但不完全由“龙门太极”演化而来,它是我针对城市的特点,综各家之长打造出来的。什么是城市的特点?比如说,城市的污染,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大,没时间进行系统锻炼等。我就根据这些特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同样的一个动作,从技击的角度应该如何训练,如何调节,使每一个变化都符合太极拳阴阳平衡的原理。这些都是李道长当年传授给我的,我很感谢他。
…… ……
当年我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接触过很多武林同道,其中不少人都有独到的造诣。
认识邓杰老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我正在练习陈氏老架,很想见见陈发科前辈当年初到北京时传下来的真功夫,那次正好巧遇邓杰老师,令我如愿。1932年,邓老师从学陈发科前辈,后又从学于河北国术馆。当时的河北国术馆人才济济,东北军将领许兰州任馆长,李鸿章的保镖高仙云任副馆长。邓老师讲,当年陈前辈初到北京,教弟子的时候朴实无华,推手一个大棚大捋,来回往复,但因为北京城内的其他太极拳帅气,所以陈前辈后来也改了,所谓入乡随俗。邓老师还说,听陈发科师父说起过很多次,太极拳中有一门太极长拳,但是早丢了,只有动作名称,东西没了。
军中豪杰、易筋经传人魏清林也是同道之一。他所习拳法包括通背拳、通背内功架、易筋经和正反拳。他的东西就是当年戚继光训练的一套,勇猛彪悍,有进无退,任何没有武功基础的人,只要身体素质足够,按照他的方法,只要半年就可以上擂台。自古至今,易筋经都被认为是无上绝学。魏清林的易筋经属于外经部分,短期内就能感觉到全身膨胀,肌肤坚韧,全身抗打。后来,我又在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了易筋经的内经部分和内养经部分,完善了自己对易筋经体系的掌握。
从魏清林那里,我还拿到了太极长拳108式的拳谱。后来,我拿着这个图谱找到师父,才算真正理解了太极长拳的奥义。长拳又名快拳,长并不是把架子拉长就叫长,拳谱中云,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而且长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狂风暴雨般的速度,必然要筋骨舒展。太极拳中的舒筋功与之配套,既有了速度,也有了力度。时至今日,市面上有很多“长拳”著作,但是否真正达到了前人的真意,这才是最关键的东西。(陈太平)
(《手动病自除——武当太极传人5分钟养生功法》,陈太平著,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1月1版,本文据作者书后附录,有删节)
传说中的太极前辈陈长兴、陈发科、杨露禅、杨班侯等,都是太极搏击高手,全凭打出来的。太极拳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实战紧密相关,为什么后来战斗力不行了呢?老辈人有一句话:没得真传。这固然可以掩盖和解释很多问题,但真传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后来在游历中,我又从华山派李道长那里学到了“龙门太极”的功夫。据说这套武功是从邱处机那里传下来的。此人字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滨都里人,生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的农历正月十九日。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赴宁海州昆仑山烟霞洞学道。翌年九月,拜王重阳为师,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金大定九年(1169年)冬,邱处机入今陕西餯溪及龙门山潜修十三载,创立全真道龙门派,并一脉相承至今。龙门太极把拳法中的某一两个动作拆开,在训练上方法上略有改变,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身体状况来练习,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作用。龙门太极拳法名为太极十三式,只有二十多个动作,外形非常简单,但是功效很大。
“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龙门太极,但不完全由“龙门太极”演化而来,它是我针对城市的特点,综各家之长打造出来的。什么是城市的特点?比如说,城市的污染,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大,没时间进行系统锻炼等。我就根据这些特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同样的一个动作,从技击的角度应该如何训练,如何调节,使每一个变化都符合太极拳阴阳平衡的原理。这些都是李道长当年传授给我的,我很感谢他。
…… ……
当年我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接触过很多武林同道,其中不少人都有独到的造诣。
认识邓杰老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我正在练习陈氏老架,很想见见陈发科前辈当年初到北京时传下来的真功夫,那次正好巧遇邓杰老师,令我如愿。1932年,邓老师从学陈发科前辈,后又从学于河北国术馆。当时的河北国术馆人才济济,东北军将领许兰州任馆长,李鸿章的保镖高仙云任副馆长。邓老师讲,当年陈前辈初到北京,教弟子的时候朴实无华,推手一个大棚大捋,来回往复,但因为北京城内的其他太极拳帅气,所以陈前辈后来也改了,所谓入乡随俗。邓老师还说,听陈发科师父说起过很多次,太极拳中有一门太极长拳,但是早丢了,只有动作名称,东西没了。
军中豪杰、易筋经传人魏清林也是同道之一。他所习拳法包括通背拳、通背内功架、易筋经和正反拳。他的东西就是当年戚继光训练的一套,勇猛彪悍,有进无退,任何没有武功基础的人,只要身体素质足够,按照他的方法,只要半年就可以上擂台。自古至今,易筋经都被认为是无上绝学。魏清林的易筋经属于外经部分,短期内就能感觉到全身膨胀,肌肤坚韧,全身抗打。后来,我又在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了易筋经的内经部分和内养经部分,完善了自己对易筋经体系的掌握。
从魏清林那里,我还拿到了太极长拳108式的拳谱。后来,我拿着这个图谱找到师父,才算真正理解了太极长拳的奥义。长拳又名快拳,长并不是把架子拉长就叫长,拳谱中云,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而且长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狂风暴雨般的速度,必然要筋骨舒展。太极拳中的舒筋功与之配套,既有了速度,也有了力度。时至今日,市面上有很多“长拳”著作,但是否真正达到了前人的真意,这才是最关键的东西。(陈太平)
(《手动病自除——武当太极传人5分钟养生功法》,陈太平著,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1月1版,本文据作者书后附录,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