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一阵秋雨一阵寒。季节变换、天气转凉,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始增多。这是因为,气候是心血管功能的晴雨表,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相关专家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造成:
首先,气温下降使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的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脏的负担也就增加了。
其次,天气变冷能使血流缓慢,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同时使血液粘稠度增高,易于形成血栓。空气寒冷还能诱发冠状动脉的收缩甚至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此外,温差的变化,可使人机体免疫细胞倦怠,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影响肺部通气功能,使心肌相对缺氧,也是诱发心脏疾病的常见因素。
秋季既然是心脏病患者的多事之秋,那么心脏病患者该如何保健来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专家肖亦敏给心脏病患者度秋提出了“四有”建议:饮食有节、情绪有度、运动有道、起居有律。
饮食有节
低脂饮食,高血压患者应低盐。高血脂是血液中的隐形杀手,故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蛋黄、鱼卵、蟹黄或奶油等。
肉类宜选用鱼类及去皮家禽。不要吃禽皮,因为禽皮含脂肪高。炒菜时,多用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豆油、橄榄油),少用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如牛油、猪油)。
多食五谷杂粮,五谷、蔬菜、水果类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在不提高血脂的情况下,能供给人所需要的全部热量。
同时建议心脏病患者要戒烟、限酒。
情绪有度
古人早就注意到人的情绪和健康的关系,认为养生中养神为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失调。
心脏不太健康者,在暴怒之时骤然停跳送了性命的报道并不少见。由此可见,人在情绪极度兴奋时,对心脏的危害非常之大。不仅如此,任何恶劣的情绪,如极度紧张、焦虑、悲痛或忧愁等,均会危及心脏的健康。所以,对于心脏病人,要学会减轻压力与宽松精神,正确对待各种精神或环境的应激事件。保持平和心境,节制情绪变化,喜怒有度,切忌大喜、大悲、大怒。
运动有道
人体在运动时,全身各个器官都得到了锻炼,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心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肌肉与血管弹性,并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应因人而异来选择运动,如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选择就更多了。对于住高楼的人,爬楼梯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应当注意的是,心脏病人运动亦不能过量,否则反而会加重症状,应以没有疲乏、自我感觉良好为度。
起居有律
秋季变化无常,人体生物钟节奏易遭破坏,使生理功能失调。生物钟的准确性,受到生活规律的影响,所以要按规律生活,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定时就餐,按时排便,活动有序,生活有节,以保证生物钟节奏正常运行,使生理活动处在最佳状态。通宵不睡,劳作无度,血管壁会一直处在收缩的状态下,渐渐就会僵化,失去弹性,容易动脉硬化。我们不妨把心脏保健比做“零存整取”:“零存”就是有规律的生活,“整取”则指心脏的健康;只有按时按量地“零存”,才能“整取”到心脏长久的健康!
总之,在气候变换的多事之“秋”,只有大家多关心自己一点,才能远离“心”病,做个“好心”人!(李 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