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军查房期间与年轻医生交流患者病情
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赵家军太忙了。
早上查房、处理医院事务,中午接受记者采访,下午坐诊,傍晚出差……这是记者采访当天赵院长的时间安排。
教授、博导、副院长、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主委、人大代表……光环和头衔笼罩下的赵家军,“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二点多睡”,但即便这样,他却“诊疗、实验、教学、管理,哪一块也不能丢”。 这位曾经在时代洪流中下过乡,种过地,当过仓库管理员,“工农商学”一样不落,最终成为名医的传奇人物,从未停止谱写传奇——2013年,赵家军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是这个奖项的唯一获得者。
从一个动乱跌宕的岁月走来,赵家军的成功,更像是一代书生冷静、进取的缩影,这缩影里闪光的,是他不变的初心:当一名好医生。
医者,仁心。
医学路上逐梦人
1961年,赵家军出生于山东邹城市,父母和姑姑均是医务工作者,家庭的熏陶在他幼年的心灵中埋下了医学的种子,而这粒种子的生根发芽,却是在“上山下乡”的那个特殊年代。
1977年,16岁的赵家军高中毕业下乡到济宁农村,在亲眼目睹了贫困地区的乡亲们因缺医少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情景后,“当一名好医生,治别人治不了的病”,成为这名少年终生的志愿。
下乡的学习环境异常艰苦,但对于有志者来讲,困难只是锤炼和进步的阶梯。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赵家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泰山医学院,向着自己的梦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人要不断的给自己定目标,定方向,压力越大,越要有动力”。赵家军的医学梦征途很长,对他来讲,泰山医学院是梦想实现的一座驿站,远远不是终程。
经过刻苦的努力,赵家军跨入了更高的学府,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进行深造,师从我国著名内分泌学专家陈家伦、许曼音教授进行硕博连读。
1994年,博士毕业的赵家军回到了山东进入省立医院,在这里,一干就是20多年。
“当时医院的内分泌科只有7个大夫,16个床位,做实验要借省医学科学院的实验室。”赵家军告诉《创新山东》记者,在这种条件下选择回到山东,不仅仅因为自己是山东人,更多的是下乡时对家乡父老看病难的感受。
对于有梦想的人,永远不嫌实现梦想的道路漫长。从乡下的田间走进医科大学的殿堂,从怀着懵懂医学梦的少年成长为国内内分泌专业的顶级专家,赵家军的医学梦,还在路上,也一直在路上,而且愈来愈接近初心——当一名好医生,救死扶伤。
科研高峰跋涉者
2013年9月4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了一篇文章,根据2010年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糖尿病总患病率是11.6%,此外根据中国科学家最新的调查,糖尿病前期率为50.1%。换言之,中国约有1.139亿糖尿病患者,且半数成年人徘徊在糖尿病边缘,这些有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如不立刻进行有效的干预,有1/3会最终走向糖尿病。
想要对糖尿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就必须知道其发病原因。赵家军以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为研究对象,以脂代谢紊乱在内分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研究重点,围绕着脂代谢紊乱与甲状腺疾病、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突破传统理论束缚,在国际上创新性提出“TSH直接调控胆固醇代谢”和“干预脂毒性防治糖尿病”的观点,为临床防治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从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工作30年,在科研的高峰上,赵家军从未止步:先后完成了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中西医结合治疗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基础与临床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乙醇对糖代谢影响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raves病易感基因的识别与鉴定;“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颈椎病、关节炎等疾病防治研究等。
业精于勤,科研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赵家军的办公室里,一摞摞的证书、奖牌、奖状无声的“诉说”着他的荣誉与成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泰山学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突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并不一定给人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赵家军说,“家财万贯,还是一日三餐,广厦万间,不过夜眠一床。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最能让我幸福的,是救活了别人没有救活的病人,是多培养几个学生,让我的学生,救活更多的人”。
据了解,赵家军的满园桃李中,不仅有很多已经成为了省内知名的教授、专家,还有一部分成长为院长、副院长,他带领的内分泌科,由他进院时全院最小的科室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专科,是山东省首批临床医学中心、“泰山学者”岗位、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和山东大学“985工程”重点学科,在全省内分泌专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龙头和指导作用,并跨入全国内分泌界先进行列。
“不同于老一辈‘传帮带’的教育方法,我们培养学生,是采用集体培养。我的学生不光由我自己指导,别的教授也帮我指导;同样,别的教授带的学生,也会跟着我学习,让学生的知识更全面。”赵家军说,“我的学生要会‘三栖’,不仅仅是临床和科研,还要有协作管理能力。医学牵扯的面很广,单打独斗已经落后于时代”。
梦想之光更璀璨
根据著名的的医疗信息和医患互动平台“好大夫在线”网站显示,患者对赵家军诊疗的满意率达到100%。在省立医院内分泌科的病房里,记者随机与几个病人家属聊天,他们表达出的也是满满的赞誉与感激:“赵大夫不仅医术好,而且非常细心,百问不厌。本来患糖尿病足发高烧是要截肢的,经过半年的诊疗,现在已经能站起来了。我们真是很感谢这里的大夫……”
内分泌科实习的研究生果彭鹏告诉《创新山东》记者,很多患有甲亢的病人脾气会比较急躁,而赵家军和煦、幽默的态度往往能令患者很快的放松下来。“赵教授是我老师的老师,在内分泌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不光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们对待病人的态度。有一次接近晚上11点了,一个病人血压有点低。一般这种情况我们实习医生就能处理,但已经下班的赵教授听说了立刻折回来,亲自为病人诊断。”
治病救人、培养学生,赵家军已经做好了一个医生,一位教授的本职。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用医术救人,只能挽救一个,改变、完善制度,却能让更多的家庭受益,赵家军治病救人的梦想,在延伸放大。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山东省委主委、济南市政协副主席、省立医院副院长,行政职务对赵家军来讲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义务、一份庄严的社会责任。相较于他对待病人亲切幽默的方式,赵家军在全国、省市两会上提的建议、议案往往异常尖锐:“社会舆论对医生不公,医疗改革需进一步推进”、“应彻底取消医药广告”、“关于限制大型综合医院无限扩张的建议”……
“担任行政职务,有责任提议案,让社会、更多的人听见声音,解决问题。” 解决医疗卫生方面的社会问题是他参政议政的重点,谈起频发的医护人员被打事件,赵家军深感忧虑:“医生要有医德,患者要知道感恩。医生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危职业,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不再选择学医,长此以往,以后谁给我们看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赵家军的鼓励下,他的女儿也投身了医学,正在逐步成长为新一代的优秀医生。
“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提到,“性命攸关,生死所寄,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廉洁淳良不可信”。所谓“医者,仁心”,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和一定的人格修为,很难成为一名济世名医。
“赵教授非常热爱公益事业,多次向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教授经常带着我们去济南福利院看望孩子,经过他的带动,现在科里的医生和护士都参与了公益事业”。赵家军的助理方丽告诉《创新山东》记者, 赵家军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资助的困难儿童已达30多人,捐助的财物也达数万元,2007年,他被评为“慈善之星”。
大医精诚。站在“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领奖台上,赵家军又有了一个新起点,向着医学更深处、科研更高处进发。前进的路不会有终点,但赵家军前行的信念却不会变——当一名好医生,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