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张燕:不让须眉的“疼痛”治疗专家

2008-05-31 17:19:16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她没有显赫的学历,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她独辟蹊径发明了十几项专利,运用独特的治疗手段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痛苦。她慧眼独具,只身一人在章丘市中医院开创了疼痛专科,短短八年时间里共诊治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疼痛病人近万人次,诊断准确率达99%。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章丘市中医院疼痛理疗科主任张燕。
                 慧眼独具,潜心研究开创疼痛专科
    时光倒流到1981年,那一年,张燕刚刚初中毕业,由于家庭困难,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的张燕放弃了读县级重点高中的机会,选择了在山东省人民医院的中专护校读护理学专业。1984年,护校毕业后,张燕被分配到章丘市中医院工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县级医院里,拥有中专学历的医务人员非常吃香,工资待遇等足以让很多人心满意足。但生性不服输、争强好胜、上进心十足的张燕不满足于暂时的安逸,刚刚工作一年,她就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中医专业攻读大专学历。“我想做一名医生,亲自给病人看病。”一直以来,这样的信念始终萦绕在张燕的脑海中。
   “我的祖上就是行医的,我的老姥爷是老中医,曾在济南和德州开过药铺,一直到我这一辈行医,可以说我们是一个中医世家。”张燕告诉记者,人就是要有点精神才行,男人能做成的事,她也一样能行。凭借着这股子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勤奋好学的张燕不久被医院领导慧眼识珠调入针灸推拿科工作。在二十余年的行医过程中,张燕每天需要治疗大量的病人,但张燕是个有心人,她从不机械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观察和思考,不断的学习积累。每天晚上会把白天治疗的心得体会整理出来,遇到疑难问题马上查阅专业书籍,掌握医学界的最新动态,日积月累之后,张燕发现她所从事的疼痛专科是医学界的新兴专科,但仅靠中医传统的针灸推拿效果不是很好,治疗期比较长,如果能够结合西医的外科手法治疗就更好了。
  想到就要做到,这是张燕一贯的行事风格。她放下年幼的孩子,于2001年来到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进修,师从国内疼痛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宋文阁教授。据张燕介绍,疼痛专业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属于新兴医学,从事疼痛研究的很少,属于前沿学科。而省立医院的疼痛科水平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北京、上海的很多专家学者也经常前来取经学习。“我当时想,要学就要学最好的,我断定疼痛科的前景十分光明”,慧眼独具的张燕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回到章丘市中医院后成立了疼痛理疗科。“要知道在当时,疼痛科在济南、青岛等全省发达地区尚属新兴事物,没有几家医院专门开设疼痛科,即使开设也多半是以理疗为主,很少有真正的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疼痛科室。”虽然压力很大,但敢想敢干的张燕最终还是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了疼痛科门诊。“疼痛科直到2008年才被卫生部定为二级学科,要求省级医院必须成立,我们医院则走在了前头。”
                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为她赢来满堂彩
    因为疼痛科是新建科室,缺乏人手,张燕做到以院为家,以科为家,事无大小,事必躬亲,常加班加点,放弃个人休息时间,科室成立之初的一年多时间里未休过一天班。张燕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发烧烧到38. 5,但她依然输着吊瓶坚持上班。这时有病人慕名而来找她看病,张燕看到病人腰腿疼痛难忍,恨不能拔掉吊针立刻给他们看病,但病人看到张燕脸烧得通红就劝她说:“张大夫,你回家休息吧,我明天再来看吧”,“大爷,不要紧,我输完水,感觉好多了。”张燕就这样带病坚持给病人进行诊治,最终使这位病人疼痛而来,轻松而去。
    张燕对工作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病人多时,她根本顾不上吃饭、休息。有时中午快下班的时候 ,还有两三个病人急待就诊,张燕也绝不让病人下午再来,由于治疗技术复杂、精细,看一个病人前前后后要花去一两个小时,她饿着肚子加班,有时下午两点多才能吃上午饭。“虽然很累,但我心甘情愿,因为如果让病人下午来看病,等看完病就天黑了,很多外地人就没法乘车回家了。”非典时期,有一个淄博的病人发着高烧来看病,但张燕却不在乎这些,她的眼里只有病人的痛苦,“病人来找我是相信我能够帮助他解除病痛,作为医生不能想太多,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有时病人因为家庭困难无钱看病,张燕便为其垫钱拿药;有时病人没人陪,张燕就帮他安排住宿或找车送他回家。看着张燕服务态度好,对病人很亲切,常有病人这样问她:“张大夫,您是自己开的诊所吗?是个人的吧,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张燕笑着解释道:“我是医院的正式职工,不是个人开诊所,对你们态度好是应该的。我觉得用自己学到的技术给你们看好病,是我最大的幸福。”“病人常对我说‘张大夫,像您这样的好大夫真是不多见。’ 我觉得,医生和教师一样,也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 ,不会保留个人的一点技术,一心只盼着一针下去,就能把病治好。”张燕对记者说。
  张燕告诉记者,有时她晚上回到家累的什么也不想干,连口饭也不想吃,就是想好好的睡一觉。“我有时感到对家人很愧疚,其实我爱人是正骨医院院长,工作更忙,做手术也常加班,但他对我的工作很支持,我最对不起的是孩子,没时间做饭,只好让孩子去吃食堂。”
                  发明专利显神威
    张燕在行医过程中发明了不少专利。其中最引人称道的就是水针刀埋线法了。“为了便于治疗,期间,我专门进修学习了一年针刀技术,我通过临床研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最终发明了一种组合式埋线针,它既可以做针刀用,也可以通过中间的小孔向针里注入组织液,最后还能把埋线放进去,从而做到“一针三法治疗”,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记者了解到,张燕的这项发明在2006年荣获了山东省专利奖三等奖。
    张燕告诉记者,经过她治疗后的病人很少有复诊的。有一个病人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二十多年了,经张燕治疗一次后疼痛感觉消失了,治疗三次后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劳动干活了。“还有一个病人是我朋友的亲戚,而我这位朋友本人就是一个推拿医生,他没有治疗,却积极介绍亲戚找我看病。朋友告诉我,她的亲戚腰椎间盘突出的很厉害,突出物很大,达到6个毫米,而且椎管狭窄,用西医治疗的话必须开刀动手术才行。但我运用独特的电脑牵引配合水针刀埋线法治疗后,只一次就让这位病人下地行走。一个月后他的老伴给我送来了锦旗,我问他病人为什么不来复诊,他老伴告诉我上次治疗后感觉很好,不用再来了。”
    张燕告诉记者,经她治疗后的病人病情不反复,能够迅速解除病人的痛苦。其实除了水针刀埋线法,张燕还有不少“绝活”呢。比如华佗夹脊穴新法配合小牵推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一样显著。据张燕介绍,这套方法的精髓是她改进了传统方法中进针的角度和深度还有注射的剂量。
    为跟上医学发展脚步,张燕订阅了数十种医学杂志,攻读了“疼痛医疗学”、“针灸医疗学”等数十种书籍,并积极参加各种疼痛学习班,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掌握了国内外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新诊治技术,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的新路,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张燕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撰写论文二十余篇,均已在国家级正式刊物上发表。张燕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共带学生300余名,使他们掌握了针灸及疼痛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当张燕把她的荣誉证书和专利证书拿到记者面前时,记者非常吃惊,各种证书和荣誉摆满了桌子,比如济南市优秀青年中医,第三届济南市青年学科带头人,第五届济南市青年科技奖,山东省首届发明创业奖优秀奖。济南市新长征突击手、济南市技术比武个人优胜奖等等。张燕还是现任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腰背痛专业委员,山东省针刀学会委员、山东省针灸学会委员、山东省推拿学会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常务委员……
    谈及未来,张燕告诉记者,她要进一步挖掘中医药的潜力,发挥中医药优势,多搞几项中医药发明创造,将中国的国粹发扬光大,并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针刀术式、药物组合 、中西药用药途径、牵推手法等方面多下功夫,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就,迎来疼痛疾病诊疗事业辉煌的明天。

专家简介
    张燕, 章丘市中医院疼痛理疗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济南市优秀青年中医,济南市青年学科带头人,济南市青年科技奖, 章丘市政协常委,山东省腰背痛专业委员,山东省针刀学会委员。自2001年到省立医院进修疼痛科一年,回来后创建疼痛科。采用新的科技成果临床应用后,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得心应手,疗效显著,无需住院,多1—3次治愈。几年来,治愈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数千人,病员遍及章丘、莱芜、邹平等地。疼痛科的治疗拥有国内非手术治疗颈腰腿痛疾病的最先进技术,独有技术如水针刀埋线法、锋钩针、温银针、小牵推手法、中药蜡疗等,填补了许多章丘市的空白。尤其在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独具优势,治疗方法全、新、特,有中药蜡疗、电脑三维牵胶原酶溶盘术、穴位埋线、阻滞术等,疗效显著,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病人。除成功治疗腰腿痛病人外,还治疗风湿病、强直性脊椎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癌痛病人等,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得到业界同行及病人广泛赞誉,社会影响逐步扩大。荣获山东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山东省中医药奖三等奖各一项 ,山东省第八届专利三等奖一项, 济南市专利奖三等奖一项,六项科研工作成果中已有四项获奖、另一项科研成果近日已通过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有五项发明专利和十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主编医学专著两部。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