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为了果农年年有个好收成——记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李保华教授

2013-11-05 17:26:08   作者:本站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李保华教授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李保华教授是个大忙人,每逢盛夏,他都要奔波于各地的果园中,他说,“这个季节是果树发病的高峰期,如果防治不及时,这一年的收成就毁了。” 

 
为科研与时间赛跑


    他常说:“搞果树病害,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果树不像黄瓜苗之类的,可以一批一批地种,它的整个生长过程需要一年的时间。比如梨锈病,四月份采回病原菌后,五月份就要完成全部试验,错过五月,需等明年才行。每年的三四月份还有夏天,都是非常紧张的时候,需要准备各种试验材料安排各种的试验,有时候错过了一天就错过了一年。”
  李教授在生物楼顶上有个“天台实验室”,种了几百棵苹果树。当初为了做实验取材方便,他买了树苗,在天台上开辟了一片小果园。从最初的取土选盆到把树苗搬运到天台种植,再到后来的管理,都是李教授亲自监督把关,一棵棵小树苗也在他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起来。其中,最大的苹果树是2007年种的,到现在已经有将近7年的树龄了,一部分已经被挪到了胶州的实验园里,以便于其他实验的开展。
  李保华教授为了节省人力和时间,自已安装了自动滴灌系统,每天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苹果树浇水。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块小磁板,上面写着上课的时间和地点,还贴着校历,这样一来在安排行程上就方便了许多。靠近办公桌的墙上还贴着几张通讯录,在座位上一侧头就能看到,打个电话也不用翻找通讯录,瞅一眼就行了。整个办公室的布局简单规整,如此精心的安排真是无处不在地节约时间。


做科研“精打细算”


    李教授的实验室里有一个温湿表,在果树生长的关键时期,每天的天气情况他都认真地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分析数据,总结病害发生受天气影响的规律。如此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过。
    学生说他经常晚上九、十点钟了还在办公室,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就连他的休闲方式都显的与众不同。
    李教授在时间的空隙里有自己独特的休闲方式——逛超市,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在“放松地探索”。超市里各种各样的东西他都要好好研究一番,仔细看看它是干什么用的,除了基本功能还能干什么,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实验有没有帮助。
    除了逛超市,李教授还经常在网上淘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寻找自己想要的实验器具,“实验室现在的温湿记录仪就是我从网上买的。”
    采访时,李教授随手从桌上拿起一小卷保鲜膜说:“用保鲜膜扎培养皿就是我发明的,因为大量的流行学试验需要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培养皿并不是密封的,无法控制湿度,把保鲜膜裁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缠在培养皿周围,将培养皿密封,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湿效果,这样即方便快捷,又能减少试验成本。”
    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李保华教授说保鲜膜的延展性不够好,很容易扯断,而且裁剪过程中裁剪不齐。“目前国外用Pala膜密封培养皿,但这种材料特别贵,一卷就要几百元,而且用起来不方便。”现在,李教授又发现了样新东西,正在实践当中,如果效果不满意,他还会继续寻找更合适的材料。
    为了学生们做实验方便,他还把实验室的椅子都换成了皮椅。后来发现显微镜在实验台上太高,一般的椅子高度不够,观察起来不方便,李老师又特意买了吧台椅。
    凭借自己在果树病害防治方面20年的经验与卓越成绩,2007年,李保华教授被农业部聘为“国家现代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负责全国苹果主要病害流行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以寻求更简捷有效的方法解决果树栽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病害问题。2008年,他提出的“苹果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在烟台苹果产区推广三年后,苹果褐斑病的早期落叶率从2007年的30%降到了2%以下,应用面积达350万亩,大大提高了苹果产量。
    现在,李保华教授不仅是《植物保护》、《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的编委,还是植物病理学省级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植物保护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主任。近年来,李教授发表了6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就有12篇,并注册计算机软件版权4套,申请专利2项,获地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

 
用心教学生独立思考


    李教授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比如在《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第一堂课上,李教授并没有上来就告诉大家“植物病害流行学”的概念,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一开始先是以人类的流行病为例,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出“流行病”的特点,然后再把植物病害流行和人类疾病流行结合起来,类推出其概念。这样的引导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学生对知识核心的把握有了明确的方向。他还在讲课过程中穿插很多自己下乡遇到的病害实例,在课堂上展示拍的照片,让学生对病害有更形象的认识。
    李保华教授说他的讲课风格是在读完博士之后形成的。在他看来,这是他思维方式的转折点。“当时我已经学习了六年的流行学,这门学科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我都很清楚,所以上课的时候用自己的话就能把事儿说明白,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不仅是流行学,任何学科,都是学透了才能有自己的理解,才能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凭借卓越的教学能力,2007年,李保华教授成为了我校首届校级教学能手。
    为了学生们把课堂上的理论付诸实践,李保华教授就满校园里为学生找实验场所,校园里哪一片种着什么,有什么病,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对于李保华教授来说,能抓住最好的实验时间做出科研成果,能在果树生长最关键的时期控制好病害,能看到果农们每一年都有个好收成,就是他最大的收获和喜悦。而这年复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在此刻,也会像一棵棵果树苗一样,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邹 楠  王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