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让更多中国人学会发明创造方法——访“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创始人陈明泉

2011-10-25 17:25:45   作者:记者 郭跃军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陈明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中小学学生发明创造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科技部2008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子)《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课题组指导专家。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十大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专家,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创造学会会员,山东发明协会理事,中国创造学会讲师团讲师,济南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济南市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辅导团成员,济南企业科技创新专家服务团成员。多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委,多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培训中心举办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专题研讨暨师资培训班上做讲座,他还参与了与韩国、日本的知识产权交流,他的教学体系得到了好评。个人出版有专著《创意与发明》等。截止目前,他培养的学员超过10万名,学员申请专利累计已超3600项。

    创造发明教育各教学单位教学进度情况总揽,某某学校班级教学进度表,创造发明创意登记表……在一个文件夹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一系列文件。咋看之下,还以为这是哪个教育局的教学安排,其实,这只是“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创始人陈明泉个人电脑里众多关于创新教育教学资料的一部分。
    在采访中,陈明泉很真诚地说:“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让一千万中国人学会发明创造方法。”
    他向记者解释了这个梦想:一项发明从完成后的申请到授权,其周期一般需要三年。如果有一千万中国人学会了发明创造的方法并从事发明创造,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可达300万件;如果以6年为一个周期,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0万件;假如以10年为一个周期,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也可以达到100万件。100万件专利除以13亿人口,万人发明数量是7.69件——这样一来,我们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的“发明目标”就能轻松实现。更重要的是,这批人才,有着持续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他们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这可行么?
    陈明泉以他十多年的发明创造教育经历,证明并继续证明着,这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发明创造,从中小学抓起 


    “在中小学中普及发明创造教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基础。在一届学生中,只要能够连续进行三年的发明创意教育,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有可能实现。”陈明泉认为,他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2008年2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济南市历城二中设置科技创新实验单元,探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山东省首家把“发明创造课”作为必修课列入课表的学校,陈明泉负责教师的培训并做了大量的公开示范课。截至目前,该校接受创新教育的学生达7000人,共收到学生创意10万余份,获得国家专利1558项。
    “这些专利的申请和获批,并不是我们所要的最终结果,只能称之为创新教育成功的一个证明。从更广泛意义上来说,科技技创新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也得到很大提高。”陈明泉说。
  在高中进行创新教育,还有着更为现实的考虑。陈明泉提及一个学生,赵峻峰,2009年还在历城二中读高二的他,系统学习了创新教育课程,后来获得全国生物奥赛金牌,被北京大学录取,2010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还以历城二中为例,近两年,该校有130多人次因为拥有个人专利而获得高校自主招生报名资格,74人获得自主招生方面的加分,这些人中,部分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录取。“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学校和学生都有动力来学习创新方法。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研究如何避免创新教育走向另一种应试。” 陈明泉说。
高中之外,在小学和初中的创新教育教育实践,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比如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在陈明泉的指导下,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和科技教育实施小组,制定完善了《长清区实验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施方案》、《长清区实验小学发明教育方案》及《长清区实验小学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激励政策和评价体系。校长亲自调度,分管校长直接负责,教科室负责落实,在全校中高年级40多个班同时开课,创新教育纳入了全校整体课程体系,并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均设置了二三十个课时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科技创新教育,是我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战略的一项新举措。”该校在介绍创新教育开展情况的时候写道。
    陈明泉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改革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研究。。这一工作,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开始,是必须的,也是一种必然的科学的选择。”
    陈明泉也承认,“如果能够在大学生中普及发明创造教育,效果就会更好,最好是能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整套课程体系。”只是,这难度更大,由于种种限制,很难在大学连续开设发明教育课程。但是,陈明泉没有放弃,他已经以讲座等形式,在多所高校进行创新方法教育,传播创新教育理论乃至TRIZ方法体系。下一步,陈明泉打算推动几个高校设置选修课程。 


“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 


  陈明泉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和他多年的实践十分不开的,更是由于他善于分析总结。在和陈明泉交流中,他说,这十来年,自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总结在中小学开展发明创造教育的内容,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
    据陈明泉介绍,当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发明创造教育,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往往还都仅仅局限在思维方法的教学上。“其实发明创造涉及了很多方面,发明方法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发明创造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让发明创造者拥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想,创新的观念,掌握发明创造的知识结构。”从这一中心观点出发,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陈明泉逐步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发明创造教学体系,并将之称为“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
    “九维”是指在发明创造教育中的九个方面,这一发明创造教育体系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中小学学生发明创造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并由科技部2008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子)《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课题案例学校使用。
    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首先提出了创新人才的标准: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然后,提出了培训的方法和内容,就是从思维入手,提出了改变思维的方法,提出了改变观念的方法,提出了创新的层次,提出了开展创造发明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开展创造教育的方法,步骤,建立了以发明创造结果为评价标准的创新能力教育体系。


    “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主要有九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三大突破”,从怎样改变思维与观念、发明创造中的发明类型、发明创造的选题三个方面实施突破,让发明变得不再困难。其中,着重讲解了8大发明类型和12大发明选题方法。
  第二方面:三段论,即知己,知彼,实践。
  第三方面:三个层次,一个结合:基础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专利经营能力,结合课程:企业专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四方面:创新环境的建设。
  第五方面:七大操作步骤,具体深入地介绍了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明创造。
  第六方面:八大课程类型,主要有思维与观念课、思维方法课、发明选题课、专利类型与知识产权、发明类型课、作品欣赏、创意产生与完善课、作品制造课等。
    第七方面:七大课程设置思想,即想(学会想象)、比(看别人的发明)、学(学会思维方法,学会发明方法)、思(学会思考,学会判断,拥有自己的思想,拥有自己的设想)、做(发明作品,实施制作)、构(构建发明创造知识结构)、用(应用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八方面:八步发明创造教育课程设置的顺序是有规可循的。 
    第九方面:三大教学效果,主要是学生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与观念;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提出创意,并有发明创造。
    “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还按照学生创新发明水平的差异性,设立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提出了创新能力提高与专业技术创新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在第一层次(初级)的通用课程,主要体现出“跳出专业学创新、学发明,学会基础创新能力”的思想,在第二层次(中级)企业课程,重点在于“进入企业搞创新,搞发明,学会企业创新能力”;在第三层次(高级)创业课程,侧重于指导企业持续创新,创效益,学会专利经营能力。
    在中小学、高校阶段,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能。
    陈明泉说:“多年的教学经验,加上有效的发明创造教育培训体系,基本上能够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通过36课时的培训,可以达到参加培训的学员50%有创意,30%有发明,10%有专利的实际效果。”
    谈及“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的定位和教学,陈明泉认为,“这和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和日常的教学活动没有冲突。我们将发明创造教育定位于先进的教育理念,类似于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渗透在语文、数学等知识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生存能力等技能教育之中,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教育、发明创造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也证明了,这种以渗透为主,以课程教育为辅的教育方法,的确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让梦想成为现实


    陈明泉对记者说:“你能想象吗?如果中国有1000万人天天考虑创造发明,中国的发展将会怎样?”
    陈明泉又强调,创新的体系有很多:“九维发明创造教育体系”只是其中的一种。“创新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更需要层次,平台。我自己希望大家站在一个创新平台上去发展,更希望大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促进创新的发展。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也只有开放,创新教育才能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
    为了推动创新教育在学校的开展,陈明泉先后向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提交了《关于将创造发明教育列入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考核的建议》、《关于在基础教育增加开设<创造发明和知识产权课>的建议》、《关于在高考等选拔人才的方法上增加创新人才内容的建议》、《关于在高等学校设立发明创造和创新方法课的建议》等多份建议书。陈明泉认为,培养中小学校长的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为此,他又开始酝酿《培养中小学校长的创新能力》的建议书。
    “创新,能够让梦想变为现实,创新教育,能够让中国变得更强大。”陈明泉说,他一直期待,期待着让1000万中国人学会创造发明方法,让1亿中国人学会创造发明方法,让所有的中国人学会创造发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