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让父老乡亲过上清洁的生活——访平阴县能源站站长张召明

2011-11-01 16:13:12   作者:记者 郭跃军 通讯员 陈思兴 贾思珂 吴 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张召明,男,中共党员,1984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现任济南市平阴县能源站站长,多次获全国及省市县各级先进个人称号,7次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奖,撰写发表论文10余篇。

    “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能源匮乏,一日三餐,烟熏火燎,卫生状况先不说,老是把秸秆枝条烧掉,也就加大了化肥、农药的用量,使农村的生态更加脆弱。”谈起研发一体式浮罩沼气池、分离式水封浮罩沼气池等秸秆利用产品和使用技术的初衷,济南市平阴县农业局能源站站长张召明说,农村沼气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三大堆”(指草堆、粪堆、垃圾堆)问题,减少了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群众亲切地称沼气池是“填不满的垃圾坑、使不了的煤气罐、用不完的有机肥”。
    据了解,日前,按照农业部“六个一”标准,平阴县共配套完善了36处村级能源服务网点,建成沼气池2.1万个,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2.1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4处,联户及小型沼气工程50多处,沼气池适宜农户普及率达46%,初步形成了以县能源站为龙头,以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点的网络服务体系。由张召明牵头成立的平阴县村村通沼气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树立为典型并将其经验向全国推广。

 
将秸秆作为沼气生产的主料  


    “七八年前,平阴县就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先后建立了一大批以畜粪为原料的沼气池。沼气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农民生活和生产用能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使农民种养业得到了良性循环。只是,随着集约化养殖行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殖逐年减少,沼气原料不足的问题日趋突出,使得畜禽粪便价格不断攀升,群众使用沼气的成本不断增高,从而影响了群众的建池积极性和沼气使用率。这种状况,逼迫我们想办法去提高群众使用沼气的积极性。”张召明说。
    平阴县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除玫瑰、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外,全县大部分耕地种植的是小麦、玉米等秸秆作物,每年约生产40万吨秸秆,除作为村民一日三餐的燃料外,还有大约5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这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由于大量秸秆的露天焚烧,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还会引发火灾,影响高速公路与民航的运行安全。
    2007年,农业部把秸秆沼气生产技术列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十大节能减排技术”之首。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原料来源充足、分布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实现秸秆的完全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这一措施不仅解决了秸秆乱堆乱放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在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上推广沼气提供了原料保障。
    在平阴县,由于畜禽粪便价格的升高,加之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沼气池本身产气周期一般仅三四个月,还不好管理,多数群众又回到了“烟熏火燎”的日子里。张召明和他的同事们急群众所急,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潜心研发秸秆沼气使用技术,并逐步摸索出适合平阴县农村使用的地上浮罩式、地下浮罩式、分离式秸秆沼气池。
    “通过实验,我们研制了普通型、地上型和分离式三种类型的沼气池,试用运行,效果都比较好。特别是分离型沼气池,解决了山区农户难以挖坑建池和发酵原料易结壳的难题。分离式沼气池使用自家农用工具就能出料,比如,使用编织袋装料下料,只要用一个铁钩就可以把秸秆拉出来,很方便。建设一座分离式沼气池成本约3500元,可连续使用多年。把秸秆堆沤2-3天,使用50%的沼液,封罩后第二天就能正常产气并使用。因为秸秆没有经过牲畜过腹,发酵的时间长,一般秸秆发酵期在一年左右,产气周期时间长,成本低,很受群众的欢迎。”张召明说。
    秸秆沼气池的使用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一家普通农户使用的15立方米沼气池为例,每户年可产生沼气1100立方米,折合标准煤2吨,按照每吨单价850元,计款1700元;可产生沼液肥4000斤,相当于400斤碳氨,还可产生沼渣有机肥5000公斤左右,每年每户可节省肥料钱约350元,合计2050元。同时,使用无公害的沼渣、沼液来泡种、施肥,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20%以上,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的“秸秆-沼-菜”、“秸秆-沼-果” 等多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又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更是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合作社:农村沼气推广新模式 


    以“多谋为民之策,善行为民之举,勤做利民之事”为座右铭的张召明,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干部,在带头研制出适应山区的沼气池之后,更是尽心于沼气的推广和建设。
    随着沼气池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沼气池的后续服务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除沼气用户的后顾之忧,确保沼气切实发挥效益,更好更快地推广沼气,在多方领导的支持下,由张召明牵头,原平阴县子顺沼气施工队14名持农业部颁发的鉴定证书的沼气生产工作者作为共同发起人,于2009年10月注册成立了村村通沼气专业合作社,逐步探索出一套“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沼气生产服务模式。
  村村通沼气合作社以全县所有沼气用户为服务对象,采取“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营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服务、微利化经营”的原则,通过与农户签订委托协议,开展全托、半托和技术指导式服务,建立起了一套规范、快捷、高效服务的市场运行机制。
根据沼气建设、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特点,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人员职责。在沼气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和《户用沼气池标准图案》进行建设,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技术员持证上岗、统一建池标准、统一招标产品、统一安装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确保建池质量。对沼气池建设严把验收关,确保建成一个、验收一个、有效运行一个。在服务和收费上,严格按照收费标准,实行合同化管理。
    “根据沼气用户需要,合作社将服务方式分为全托、半托和技术指导式三种,用户自主选择服务方式签订服务协议。全托式——保证用户8个月一日三餐生活用气,每年交费300元;半托式——由用户自备原材料,保证用户8个月一日三餐生活用气,每年交费200元;指导式——负责技术指导,按标准收费。此外,对不要沼渣沼液的农户,由服务网点联系将沼渣沼液有偿提供给农业生态示范园,收入归服务网点所有,农户服务费减半;对家里不种养、原料缺乏的农户,网点还负责帮其联系原料,适当收费。”张召明说,由于近年来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常年在家的多是老人孩子,这一办法,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大大方便了用气的群众。
    合作社还特别重视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认可这项惠民利农的事业。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沼气知识培训班80期,培训人员达9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20000余份。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服务性合作社,还开通了沼气服务热线,接报故障后,保证一小时到达现场,保证沼气户正常的生活用气。
    目前,平阴县村村通沼气合作社目前有从业人员128人,其中取得农业部颁发沼气技工证书的技术人员59人,还有培训中心1处,面积400㎡,沼气服务车辆45台,秸秆出料机14台,铡草机33台,挖掘机1台,模板80套,检测仪器36套,总资产达310万元。合作社已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1.25万份,服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办事处,覆盖率达该县沼气用户的60%,累计开展各项服务5.15万次,辖区内农户沼气使用率达80%以上,农户满意度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