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采访已经一年过去了,在一间略显狭窄的办公室记者再次见到宗成中,他现在是青岛科技大学实验设备处处长。
多年来,宗成中的“典故”不胫而走,比如他信奉的那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名言,再比如他的多个“称号”:脚下装了轮子一样的“工作狂”、“每天健步上下班的博导”……此外,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宗成中始终以他的校友、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先生为榜样,大部分时间坚持走路上班,并且一直坚持了10多年。“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再瑰丽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有空多锻炼,哪怕是像我一样多走路。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运动将带给你无穷的激情和力量。”
从2004年起,宗成中在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的岗位上干了6年。期间,青岛科技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从5项猛增到37项,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达到1213万元,学校承担的“863”、“973”、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字号课题加起来亦有百余项之多。此外,宗成中本人还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山东省和青岛市计划项目6项、中国石化工和中国石油等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橡胶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可控制备技术,主要研究橡胶新材料的合成方法,新型催化体系、聚合反应工程、化学与物理改性、聚合物分子设计、结构性能表征及结构等,多年的努力使他在双烯烃配位聚合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以合成橡胶和橡胶工程为特色的研究方向。
青岛科技大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橡胶”。就青岛乃至山东橡胶业而言,有 “三个50%”和“两个惟一”在全国乃至亚洲都叫得响。“三个50%”是轮胎产量占全国轮胎总量的50%以上,中国10大轮胎名牌山东占5席,山东橡胶业集中了全国业内半数以上的专家、学者;“两个惟一”是指,青岛拥有亚洲惟一一所橡胶大学、国内橡胶业的“黄埔军校”——青岛科技大学和中国橡胶轮胎行业惟一的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依托多种优势,规划建设了“中国橡胶谷”项目。
“中国橡胶谷”也是宗成中一直具体操办的,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正是因此而在社会上声名鹊起。“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我还做了一个梦,梦到学校四方校区建起了橡胶一条街和橡胶博物馆等,形成了科技、金融、文化聚为一体科技园区,真正建起了我们的‘橡胶谷’。”按照规划,“中国橡胶谷”项目位于青岛市四方区的青岛科技大学小区周围区域,一期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6314.2平方米,包括外来企业、商家交易洽谈的办公区、商洽区以及橡胶、化工企业创业孵化区,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二期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1630平方米,计划今年年底启动。该项目二三期以休闲生活、办公、博览、交易、商业为主,包括交易中心大楼、样品仓储楼、橡胶信息中心、橡胶会展大楼、橡胶驻场机构商务大楼、橡胶博物馆等。“‘橡胶谷’的创意是学校高青书记提出来的,你可千万别以为是我提出来的。”宗成中反复向记者强调。
宗成中还是青岛科技大学聚合工程研究院院长、橡塑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还是“橡胶谷”管委会副主任、省政协委员、民进青岛市委副主委。
于是,围绕社会热点积极进言,也成为宗成中工作中的一部分。自从“低碳经济”流行以来,他就多次建议将发展低碳经济列入我省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他提出,我省GDP总量居全国前列,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以及传统高能耗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能源消费总量也较大。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和节能减排任务重已成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现在,先进的低碳科技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竞争热点之一,应该根据实际,选择有利于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关键技术上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比如加强二氧化碳为原料的低碳材料化学科技研发和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等,力争尽快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产业化新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健谈的宗成中还介绍了他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观点:“我以为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四个方面必须强化建设,知识创新体系,这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工程技术创新体系,这就需要产学研合作,着力于科技成果转化,一些成果如果只是放在柜子里很快就会过时;军工创新体系,近几年我们学校的军工科技项目也在不断增多;服务平台体系,比如我们正在大力建设的‘橡胶谷’”。
今年5月份,在教育部主办的2011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被评为“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对此,刚刚调离科技处处长岗位的宗成中喜形于色。
来到实验设备处以后,宗成中又开始着力于学校的仪器平台硬件设施建设。“现在的办公条件还是艰苦一点,不过这不要紧,关键是我们的实验室要强,‘橡胶谷’如果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吸引不来一流的学者。”
大师的风范在于其平民胸怀。宗成中说,他自己经常在办公室或者校园的一角静想,从事科研工作,只要能够平心静气,不浮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即使没有“关系”,把事情做好了照样可以拿到国家级大项目。“看好了一个方向,就去做,没有资金支持就自己掏钱去做”。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宗成中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而又不乏科学精神的人,理想主义成为他在不同岗位上都能快乐工作的动力,科学之严谨成为他身为人师的风范。
多年来,宗成中的“典故”不胫而走,比如他信奉的那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名言,再比如他的多个“称号”:脚下装了轮子一样的“工作狂”、“每天健步上下班的博导”……此外,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宗成中始终以他的校友、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先生为榜样,大部分时间坚持走路上班,并且一直坚持了10多年。“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再瑰丽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有空多锻炼,哪怕是像我一样多走路。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运动将带给你无穷的激情和力量。”
从2004年起,宗成中在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的岗位上干了6年。期间,青岛科技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从5项猛增到37项,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达到1213万元,学校承担的“863”、“973”、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字号课题加起来亦有百余项之多。此外,宗成中本人还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山东省和青岛市计划项目6项、中国石化工和中国石油等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橡胶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可控制备技术,主要研究橡胶新材料的合成方法,新型催化体系、聚合反应工程、化学与物理改性、聚合物分子设计、结构性能表征及结构等,多年的努力使他在双烯烃配位聚合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以合成橡胶和橡胶工程为特色的研究方向。
青岛科技大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橡胶”。就青岛乃至山东橡胶业而言,有 “三个50%”和“两个惟一”在全国乃至亚洲都叫得响。“三个50%”是轮胎产量占全国轮胎总量的50%以上,中国10大轮胎名牌山东占5席,山东橡胶业集中了全国业内半数以上的专家、学者;“两个惟一”是指,青岛拥有亚洲惟一一所橡胶大学、国内橡胶业的“黄埔军校”——青岛科技大学和中国橡胶轮胎行业惟一的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依托多种优势,规划建设了“中国橡胶谷”项目。
“中国橡胶谷”也是宗成中一直具体操办的,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正是因此而在社会上声名鹊起。“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我还做了一个梦,梦到学校四方校区建起了橡胶一条街和橡胶博物馆等,形成了科技、金融、文化聚为一体科技园区,真正建起了我们的‘橡胶谷’。”按照规划,“中国橡胶谷”项目位于青岛市四方区的青岛科技大学小区周围区域,一期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6314.2平方米,包括外来企业、商家交易洽谈的办公区、商洽区以及橡胶、化工企业创业孵化区,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二期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1630平方米,计划今年年底启动。该项目二三期以休闲生活、办公、博览、交易、商业为主,包括交易中心大楼、样品仓储楼、橡胶信息中心、橡胶会展大楼、橡胶驻场机构商务大楼、橡胶博物馆等。“‘橡胶谷’的创意是学校高青书记提出来的,你可千万别以为是我提出来的。”宗成中反复向记者强调。
宗成中还是青岛科技大学聚合工程研究院院长、橡塑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还是“橡胶谷”管委会副主任、省政协委员、民进青岛市委副主委。
于是,围绕社会热点积极进言,也成为宗成中工作中的一部分。自从“低碳经济”流行以来,他就多次建议将发展低碳经济列入我省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他提出,我省GDP总量居全国前列,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以及传统高能耗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能源消费总量也较大。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和节能减排任务重已成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现在,先进的低碳科技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竞争热点之一,应该根据实际,选择有利于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关键技术上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比如加强二氧化碳为原料的低碳材料化学科技研发和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等,力争尽快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产业化新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健谈的宗成中还介绍了他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观点:“我以为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四个方面必须强化建设,知识创新体系,这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工程技术创新体系,这就需要产学研合作,着力于科技成果转化,一些成果如果只是放在柜子里很快就会过时;军工创新体系,近几年我们学校的军工科技项目也在不断增多;服务平台体系,比如我们正在大力建设的‘橡胶谷’”。
今年5月份,在教育部主办的2011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被评为“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对此,刚刚调离科技处处长岗位的宗成中喜形于色。
来到实验设备处以后,宗成中又开始着力于学校的仪器平台硬件设施建设。“现在的办公条件还是艰苦一点,不过这不要紧,关键是我们的实验室要强,‘橡胶谷’如果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吸引不来一流的学者。”
大师的风范在于其平民胸怀。宗成中说,他自己经常在办公室或者校园的一角静想,从事科研工作,只要能够平心静气,不浮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即使没有“关系”,把事情做好了照样可以拿到国家级大项目。“看好了一个方向,就去做,没有资金支持就自己掏钱去做”。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宗成中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而又不乏科学精神的人,理想主义成为他在不同岗位上都能快乐工作的动力,科学之严谨成为他身为人师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