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家住胶州市洋河镇相沟村的闫文林是菏泽学院物理系大三学生,他研制的“智能化多功能物理量测量仪”不仅获得全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今年还成功申报并通过了国家级的实用新型专利,成为该校第一位获得国家专利的大学生。说起闫文林的创新发明之路,并非坦途一片,入校时全专业倒数第一、不爱说话、不善交际的闫文林从进校的第一个晚上就决定要改变自己——
“我要加入无线电社团”
刚入校时,闫文林是全专业的最后一名。自小就不服输的他看着自己的排名,心里就不是个滋味。“既然已经在最后头,只有一步步的往前赶了。”入校的第一个晚上,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最出色的大学生。一直对电子比较感兴趣闫文林,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辅导员,说要加入无线电社团,还要争取当学习委员。让“最差”的学生当学习委员能行吗?加入无线电社团他又能做什么呢?辅导员心里也直打鼓,但是闫文林的决心还是感动了辅导员。
成为了学习委员后闫文林时刻绷紧好好学习这根弦,加入无线电社团又使他将知识初步运用到了实践中,半年的时间,闫文林从入学时的“大落”,到期中考试的“中游选手”,再到期末考试的全专业第五名、综合测评第一名。现在,他担任了班长、外联部部长、学生会主席和无线电协会会长等职务。闫文林说:“无线电社团就是我起跑的地方。”
“第一个作品让我乐得蹦蹦”
大一上半年,闫文林基本上就干两件事,一是忙着追成绩,二是学小电器维修。成绩撵上去了,维修技术也是日渐长进。他从简到难,免费为同学维修mp3、收音机、手机等300多件,同学们都知道他“手艺超强”。
有了专业知识,他就想运用知识进行科技制作。大一下半年,他准备做个音响去参加学校的比赛。做音箱不就是把原件焊接焊接,再装个箱子?然而实践起来并没有这么简单。闫文林自己画线路不说,很多元件都是他自己做的,泡了半个月实验室后,音箱诞生了,但却没有动静,这不成了笑话?抱着自己的“哑巴”音响,闫文林都吃不下饭,他只好从头检查每根线路、每个元件,三天过去了,终于找出原因,原来是一个元件的正负极装反了。经过重装后闫文林的音箱终于出声了,他乐得差点跳上试验台。
闫文林的音响出声了,还获了学校科技创新比赛的三等奖,这可是大一学生中唯一的一位。迈出了第一步,闫文林的科技创新之路也开始驶进了快车道,之后他的设计作品频频获得省级、国家级大奖。2009年9月,全国电子设计大赛NEC杯成功奖、2009年11月,山东省机器人设计大赛二等奖、2010年8月,山东省第二节物理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2010年9月,山东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11年6月山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今年暑假后,他还将和他的团队参加两个国家级大赛。
“我的梦我的电子人生”
今年5月27日,闫文林独立设计制作“智能化多功能物理量测量仪”成功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用于物理量测量领域和电路物理测量领域,这一设计大大改善了原有器材精确度低、难操作的缺点。其中,信号频率精度为0.01hz,信号周期精度为0.0001s,简谐震动周期精度为0.0001s,电感精度为0.01uh,这四个数值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大优势。
这个专利的取得,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为了这个专利,他在学院实验室吃住了20多天,一个接一个难题被他攻克,在用这项作品参赛的过程中,他又不断地进行调试、优化、升级,使其实用性大大提高,最终成功审批了专利。
现在,闫文林创建了“创科电子创新工作室”,在保证学业优秀的同时,带领团队承接电子项目开发和制作,同时也参加一些志愿活动。今年,是他第三年带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仅5天的时间,他们就为当地百姓维修600多台大家电。闫文林说:“能将所学知识与社会接轨,服务于社会,初步实现自己的电子梦想,是我们创建工作室的初衷。”
谈起今后的打算,闫文林没有急于踏入社会,而将继续深造读研作为下一步的目标。他说,他正积极准备考取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进而做电子与地质信息中间空白领域的技术攻关。(记者 韩家云 通讯员 姜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