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营(右一)正在为枣农免费讲解自己发明的枣树栽培管理专利技术
初见李秀营,笔者有点惊讶,47岁的他看起来至少要年轻十岁。仅仅今年下半年,他就先后作为山东省唯一科技特派员代表、德州市科技特派员代表,分别在银川和聊城参加了全国、全省的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促进会,由他带头建立的小枣产业创业链成为山东省首批26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创业链之一。谈起小枣,谈起今年的小枣收成和未来规划,李秀营飞扬的激情连本应冷静采访的我们也被深深感染了。
科技创新的“能人”
说起德州,除了扒鸡,大家一定都还知道金丝小枣。只是,近年来,由于品种老化、效益低下,作为金丝小枣主产区的德州,“金丝小枣甲天下”的美誉难再。
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山东省林业学校的李秀营,对家乡的枣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对枣树的研究。任宁津县林业局副总工程师以来,他更是在红枣栽培、保鲜、制干和深加工等不同技术领域,先后获得了《金丝小枣保鲜技术》、《冬枣制干技术》、《优质枣超前成熟丰产方法》、《红枣深加工关键技术》、《红枣长期保鲜技术》等五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金丝小枣保鲜技术”实现了人们一年四季食用鲜枣的梦想;“优质枣超前成熟丰产方法”不仅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能使红枣质量提高、产量翻番,而且能使红枣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提前20至30天成熟,还能将采摘期由以前的几天延长到1个月,且不削弱树势;“冬枣制干技术”则解决了鲜食枣不能制干的难题;“红枣深加工关键技术”使红枣深加工产品100%低保留鲜枣养分。
李秀营发明的替代枣树开甲新技术,受到山东卫视“乡村季风”栏目组的关注,并通过八省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农产品挑战吉尼斯节目向广大枣农免费传授推介。著名枣树专家、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郭裕新研究员对这项新技术给予高度评价:“这项技术不仅创造了金丝小枣优质丰产的记录,还解决了用传统开甲技术易造成树势衰弱的难题”。自2007年以来,宁津县许多原本不挂果的5-6年生枣树,在应用《优质枣超前成熟丰产方法》后竟然也硕果累累,平均亩产达850-1000公斤,每亩增产百分之九十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创造纯经济效益达311.6万元。
在中国农产品挑战吉尼斯系列活动中,李秀营培育的超甜金丝枣以51.5%的含糖量被评为天下最甜的水果;还以单果重21克被评为金丝小枣品种群中最大的金丝枣。李秀营说,根据已经成熟的新技术和枣树长势,他肯定能在明年打破这两项自己保持了五六年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届时,单果重量有望翻一番。
田间地头的“专家”
在李秀营心里,推广普及这些专利技术比发明专利更重要,因为枣农需要,因为这是一名科技人员的职责所在。作为科技特派员,他更是这么想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为加快各项专利技术的推广和转化,李秀营创建了宁津县红枣协会,并亲任会长,以此为平台,通过农村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在省、市、县电视台上搞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班,免费向本县乃至全国的枣农传授自己的专利技术。只要枣农遇技术难题打来求助电话,他都热心给予解答,电话里说不清楚的,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作为红枣协会的会长,他还依托自身的品牌、技术优势,以协会为平台,为枣农提供优质接穗,帮助枣农销售枣苗、联系商家、推销产品。李秀营说:“别人都是春节时比较闲,我在过年时是最忙的,春节前后就要展开科技下乡活动,讲冬春季枣树养护理技术。农民也都很欢迎,只要我到了,他们往往丢下手上的事就赶过来听课。”
因为李秀营对枣树的生长习性、病虫害防治和市场营销都了如指掌,他被当地枣农称为“枣专家”。憨厚的长相、谦逊的谈吐,加上常在露天枣林而晒得略黑的皮肤,让他与广大枣农更加亲近。李秀营将自己掌握的培育技术和科技专利免费送到田间地头,应用于枣农的小枣种植、养育、储藏全过程,经济收益大大提高,也激发了他们种枣树的积极性。
市场推广的“高手”
如何把“宁津超甜枣”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早在2004年,富有市场意识的李秀营就为自己的超甜枣注册了“新营”牌商标,近年来,他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营销机会。
今年九月,德州市依托当地知名企业举办了举世瞩目的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眼光敏锐的李秀营抓住了这一商机,“宁津超甜枣”成为“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指定礼品”、“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推荐健康食品”。作为世界驰名的中国金丝小枣原产地的德州,不仅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展现了自己在太阳能产业与应用上取得的成就,还把中国农产品挑战吉尼斯获奖产品、国家林业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的优质奖产品、“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产品、集最甜最大两项世界吉尼斯记录、五项国家发明专利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宁津超甜枣”推向了世界。在这次大会上,深喑市场营销的李秀营没有仅仅宣讲超甜金丝小枣的品质,还请专家精心设计了产品外包装,简洁大方的商标图案、淡雅素净的色彩搭配同鲜艳的红枣一样摄人眼球。在这次世界太阳能大会上,他不但展示了宁津超甜枣,还为这一优质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了一次练兵。
如何把“宁津超甜枣”事业做大做强?李秀营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协会,依靠广大农户,还必须进一步寻找合作伙伴,开拓更大更广的市场。今年年初,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合村并居工作,李秀营与山东志强集团董事长、宁津县柴胡店镇崔杨社区党支部书记任廷水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崔杨社区提供枣树种植基地1000亩,志强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并获得了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强强联手,初步实现了科技与市场的双丰收。
产业创业链的“主推手”
谈及在农村进行科学技术推广,“通过科技特派员这种形式,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能够名正言顺地把先进技术送给农户。”曾经在乡镇副镇长岗位工作十多年,又在宁津县林业局任职数年的李秀营深有感触。
以往,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科技推广系统行政性较强,技术人员即使在技术传授方面做得很好,也难以在单个具体农户的指导上做到位,针对市场之类的工作更难以把握。李秀营认为,作为科研人员,为枣农做公益性的技术传授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其它科研工作者,以往多是只能在工作之余的节假日,或者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做一些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由于交流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枣农难以真正认识、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积累下的多种原因,加上彼此的陌生,枣农对人对新技术新品种的信任度并不高,他也不了解具体细致的情况。这都使得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自从李秀营任科技特派员以来,特别是组建宁津红枣协会以后,他和枣农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以他掌握的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广大枣农、红枣加工、销售企业联合了起来,形成了从育苗、种植、田间管理、采摘储藏到深加工乃至市场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格局,打造出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小枣产业链,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各环节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多赢的喜人局面。“我们的目标,就在于通过科技特派员产业创业链这一纽带,带动千家万户,实现宁津小枣的产业化。”李秀营对未来的事业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