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蓝色经济的内涵。从蓝色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加深对蓝色经济概念的理解,我认为,蓝色经济是海洋经济加上可持续发展。很多人一谈蓝色经济区就是海洋经济区,一个区域的发展如果只在海洋方面做文章是不行的。
第二,蓝色经济区与山东其它区域发展战略的衔接。现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突破菏泽、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都市圈、鲁南产业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城市群、鲁南临港产业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怎么与这些战略衔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蓝一黄怎么衔接?目前的规划是不是有重复?这个需要认真考虑。
第三,蓝色经济区行政一体化改革。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比如潍坊、滨州、东营,相距不是太远,但各个市都有机场、都有港口。区域内部相互竞争,这就是经济区和行政区之间的矛盾带来的结果。如何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通过行政一体化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比如我觉得潍坊机场就没有必要再搞,既然黄河三角洲要发展一个大城市,那就要突出东营。如果把东营和滨州合并成一个黄河三角洲行政区更好。
第四,主导产业。目前的规划中,主导产业一直不明确,从整个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有必要明确界定。到底发展哪些产业?目前发展的产业基本上都属于海洋产业,这当然不错,但是海洋经济不只是海洋产业,应该加上临港经济。另外,汽车、轮船、船舶制造业,加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化工、新能源、休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都应该加以强调。
第五,产业布局。目前,整个区内产业雷同的现象到处都是,你发展这个,我也发展这个。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强化规划的刚性作用,通过规划,你这个地方发展这个产业,那个地方就不能发展,要不然大家都一致了就没有特色了。再就是,我们的规划中提到“以青岛为龙头”,我认为应该再加上一句,就是“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为中心”,烟台是蓝色经济区的中心,也是胶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中心。
第六,海陆统筹。从目前蓝色经济区内各个市出台的一个个规划就能看出,典型的非均衡发展。尽管现在我们一直强调“陆海统筹”,这只是口号,怎么统筹?这是个问题。因为现在的生产要素是流动的,东部的政策优惠,可能生产要素就向东部流动,这就进一步加大东西之间的差距。我觉得,如果蓝色经济区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就应该支持,省里的资金可以用来做东西结合的文章,否则东西差距会越来越大。
第七,规划问题。蓝色经济区提出来以后,国家搞规划,省里搞规划,市里也搞规划,上上下下都在搞规划。省里的规划是保密的,到现在也没有公开,这就导致大家一哄而上都搞规划,盲目性太大。我觉得应该上下一致,上面统一制定规划,下边进行任务分解。再一个,蓝色经济区规划也要与其他规划进行衔接,现在都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本身就是长远战略规划,蓝色经济区规划需要与之进行有机协调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