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构建我国海洋灾害综合管理机制

2010-11-16 15:56:32   作者:记者 周传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赵领娣,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联合培养导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山东省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与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与收入、就业。多年来,发表论文60余篇,著有《劳动经济学——理论、工具、制度、操作》、《海洋灾害及海洋收入的经济学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9项、地厅级课题8项,荣获省部级奖励4项,地厅级奖励10余项。

 

  赵领娣教授告诉记者:“建立从海洋灾害的预报与预测、防灾与减灾到海洋灾害损失评估与补偿的一整套海洋灾害综合管理机制,应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历来都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我们借助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应该加强海洋灾害的相关工作与研究。半岛蓝色经济区不能只把着眼点放在产业布局、项目规划等宏观方面,也应该从海洋灾害评估与补偿这些细节上着力。”


        
    10月下旬,今年第13号台风“鲶鱼”带着狂风暴雨在福建省漳浦县六鳌镇登陆。13级台风撕毁2000多艘渔船,致6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海洋灾害可谓每年都有。为了解我国海洋灾害评估与补偿等情况,记者采访了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灾害与海洋经济收入研究的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赵领娣。 

           
转专业读博的“教授学生” 


  2000年,已经晋升为教授职称的赵领娣仍然觉得自己比较年轻,应该进一步学习深造。她找到了我国著名的物理海洋和环境海洋学家、中科院院士冯士筰。“我本科和硕士都是学经济的,但是海大没有经济学博士点,如果有,我可能会继续去读经济学的博士。当时,冯院士正好在海洋环境学院招收海洋管理专业的博士生,我就找到了他。”可能当时的赵领娣自己也没有想到,她这一转就是十年过去了,十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海洋灾害与海洋经济收入等研究。今年,她成功申请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风暴潮灾害科学经济预警及损失最小化政策研究——以粤闽浙沿海地区为例”。赵领娣的同事对她开玩笑说,从2000年读博到2010年申请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真是十年磨一剑啊!
  赵领娣教授的博士毕业论文是《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冯院士有一本书是《风暴潮导论》,我当时报上这个题目的时候,他觉得很有意义,可以做下去。”这篇博士论文为我国有关海洋灾害管理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海洋灾害补偿是一个跨度比较大的领域,自然科学家可能去做海洋灾害的预测与预报,经济学家则更少有人研究海洋灾害补偿的问题。”这位原本经济学出身,而后拜在冯士筰院士门下的“教授学生”,成为我国最早开展海洋灾害补偿研究的学者之一。“十年来,我有时候也会想要不要放弃,毕竟我原来是搞经济的,不过一想到冯院士,我就决心继续做下去,我得对得起自己的导师。”
  赵领娣认为,当前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关注海洋灾害,因为它对海洋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而且有些生态损失是不可逆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海洋灾害的预测与预报、损失评估与补偿等进行提前布局,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海洋灾害严重影响渔民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已经形成了以东南沿海为龙头,由东向西推进,由南向北辐射的发展格局,全国海洋经济产值和收入稳定增长。但我们在享受海洋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众多好处的同时,也忍受着多种海洋灾害的不断侵袭。海洋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
  风暴潮、海冰、赤潮、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种人为灾害都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1989—2009年期间,我国由风暴潮、风暴巨浪、严重海冰、海雾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约为120多亿元,平均每年死亡300多人。2009年,我国沿海发生了0908“莫拉克”台风风暴潮、“04·15”温带风暴潮等大小风暴潮32次,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死亡(含失踪)57人。
“风暴潮是各种海洋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我的研究就是从风暴潮入手来探讨我国海洋灾害的综合管理机制。”劳动经济学是赵领娣教授的重要研究领域,因而,在海洋灾害研究中,渔民收入是她重点关注的对象。她认为,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是影响渔民收入的两大重要因素,在目前的情况下,海洋捕捞显然已经得不偿失,而海水养殖中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给渔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渔民的经济收入。“我们研究发现,随着海洋捕捞量的增加,反而出现了渔民收入下降的反常现象,这与目前海洋捕捞业的成本较高、捕捞压力过大、资源衰退严重、有效可捕海域缩小、捕捞难度越来越大等密不可分。海水养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渔民收入,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导致频繁暴发的海洋灾害也给海水养殖带来巨大损失,致使渔民收入增长趋缓。”赵领娣教授认为,积极推进海洋污染科学治理,抑制各种海洋人为灾害发生,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是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海洋灾害损失评估与经济补偿


  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何评估?灾害过后又如何对渔民进行经济补偿?赵领娣教授在读博期间,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她认为,海洋灾害损失评估包括预评估、跟踪评估和实评估,评估中,需要首先确定评估的具体对象与评估时段,其次对灾害事故危害的区域等进行实地勘查,并对灾害事故损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最后对灾害事故损失进行核实。
  海洋灾害损失评估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过程。赵领娣教授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海洋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包括海洋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库系统、海洋灾害损失评估指标系统和海洋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系统等。其中,海洋灾害损失评估指标系统由直接损失评估指标系统和间接损失评估指标系统两个子系统构成,直接损失评估指标系统包括人员伤害、财产物资损失、其他损失等3个2级指标,间接损失评估指标系统包括间接经济损失、间接非经济损失、其他间接损失等3个2级指标。“海洋灾害损失实际上是由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间接非经济损失四部分组成,海洋灾害评估模型就是要建立以这四部分为基本因子的关系函数,再细化一点就是包括医疗费、抚恤费、资产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紧急抢救费用、污染控制费用等直接损失,以及效益损失、劳动损失、社会与政治安定损失等间接损失。”
  赵领娣教授介绍,海洋灾害损失评估方法也有很多种,较为传统的有德尔斐法、专家评分评价法、影子价值法、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海因里希法、西蒙兹法等,近年来学者们更多关注的则包括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等。赵领娣教授从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风险入手,运用因子分析和熵值评价法对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风险区划,将遭受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风险最小的上海划分为第一类,把遭受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风险最大的海南、福建、浙江、广东划分为第三类,将遭受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风险居中的天津、河北、辽宁、江苏、山东、广西划分为第三类。
  谈到经济补偿,赵领娣教授则有些忧心,“以前都是政府包管,现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政府基本不管了,而保险公司也不愿意保。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海洋灾害常常是突然而发,而且较为频繁,往往因为赔款过多而超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违背了保险的“大数法则”,使得海洋灾害表面上看起来不具有可保性。”
  在一些渔民较多的地区,由渔民自发组织的渔业互助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海洋灾害经济损失补偿的真空。比如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截至到2009年底,累计入保渔民470万人(次),入保渔船28万艘(次),占了全国80%以上的渔业保险市场份额,为渔民群众提供了高达1400亿元的风险保障,共支付经济补偿金近8.4亿元。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除了渔业互助保险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海洋灾害商业保险。再保险是化解与分散保险公司承担海洋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即保险人要求另一个保险人的保险,保险人通过签订再保险合同,支付规定的分保费,将其承保的风险和责任的一部分转嫁给另一家或多家保险或再保险公司,以分散责任,保证其业务经营的稳定性。分保接受人按照再保险合同的规定,对保险人在原保单下的赔付承担补偿责任。
  而多年来国内外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发展也让我们部分看到了我国海洋灾害商业保险的前景。巨灾风险证券化是指将巨灾风险直接转移到资本市场中去,也即运用各种创新性金融工具及其变换、组合,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对付巨灾风险,以实现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与投资者对巨灾风险的共同分担。


构建中国海洋灾害综合管理机制


  “在《海洋灾害及海洋收入的经济学研究》这本书中,我们有一章专门论述海洋灾害、海洋收入与政府作为的关系。我们认为,海洋灾害预测与预防、海洋灾害损失评估和补偿等,这些工作都有赖于政府科学而有效的作为。合理的政府作为,有利于海洋自然灾害的科学探究,有利于海洋人为灾害的有效预防,从而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有度、有偿开发和利用。”
  海洋公园作为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理海洋人为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解决海洋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澳大利亚建立了多个海洋公园,在对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加以保护的同时,又为渔民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海洋公园从一开始就定义为保护基础上的商业开发,可以看作是海洋自然保护区与滨海旅游的结合。我们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海洋公园对于当地渔民增加收入具有一种促进效应。虽然由于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当地渔民的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收入会减少,但是他们的旅游收入以及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收入都有所增加。”
  采访结束时,赵领娣教授告诉记者:“建立从海洋灾害的预报与预测、防灾与减灾到海洋灾害损失评估与补偿的一整套海洋灾害综合管理机制,应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历来都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我们借助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应该加强海洋灾害的相关研究工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应只把着眼点放在产业布局、项目规划等方面,还应从海洋灾害损失评估与补偿等细节上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