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傅秀梅:

2010-11-02 17:43:04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获取海洋食物与药物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但随着人口激增、疾病增加,人们受短期利益驱动,不当或者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海洋生物资源的衰退、枯竭,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定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海洋濒危珍稀物种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程。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在200多种海洋濒危生物资源中,比如像刺胞动物几乎是一半达到濒危,软体动物比如说贝类等濒危物种的数量也比较客观。传统的药材中,比如大黄鱼,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仅东海就有20万吨的产量,但是目前已经很难找到了,小黄鱼原来有16万吨的产量,到现在也是几乎枯竭,明对虾原来产量是4万吨,现在只有100吨,还有海马几乎看不到了。这些年来,海洋濒危物种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急剧增加。试想,如果这些资源枯竭了,那么以它为原料的医药产业以后如何发展?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海洋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根据我们观察,目前环渤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区的实际捕捞能力已经是最适捕捞能力的2-3倍,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捕捞量急剧上升,1992年以后,开始大幅下降,这些资源一旦枯竭,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法恢复。后来开始的海水养殖也产生了一系列后果,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抗生素投入太多,不仅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第二个原因是海洋环境遭到破坏,海洋工程开发、填海造地、全球大气变暖等等,海水遭到污染,海洋生物没有了生存场所。
我们知道,海洋资源系统、海洋环境系统和海洋经济系统是协同作用的。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海洋经济发展中要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努力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这样才能使三个系统协同发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个建议:在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要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态灾害,严格控制污染排放,防止海洋灾害发生;在保护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方面,要建立捕捞配额许可证制度,实行海洋渔业全程管理模式,建立海洋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同时要完善保护区体系建设,特别是对濒危海洋物种,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保护原有的完整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对生物时空的变化进行研究,为海洋科学保护提供依据;利用高新技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利用效率;采用代用品和人工养殖品,禁止或限制使用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海洋生物,严格限制对濒危物种的开发,特别是限制以濒危生物为药材的新药审批。同时开展代用品研究以寻找和扩大药源。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作为天然药用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衰退甚至灭绝的威胁。人们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时,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过度的开发利用行为将会直接破坏近海食物链,导致许多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海洋珍稀物种处于濒危和灭绝的境地。“先破坏再保护”的模式,保护起来难度很大,在开发利用海洋药用资源的同时,要提升人们对保护野生生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这也是我们打造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