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沿——
我国成功获取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
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海底地震仪,近日在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应用,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获取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国家。“探索一号”科学考察船在上述海域投放三种类型共60台海底地震仪,回收56台,于2月28日完成了两条万米级人工地震剖面,最大回收深度分别为10027米和10026米,剖面实际作业长度669公里。
下潜6329米 国产水下滑翔机刷新世界纪录
新华社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近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突破之前由美国科学家创下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的世界纪录。“海翼”号此次搭乘“探索一号”科学考察船TS03航次,历时4天进行了12次下潜工作,累计工作87个小时,总航程超过130公里。
我国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湖泊扩张机制
新华社报道:中科院科研人员通过对5年的湖泊水位监测和卫星测高数据分析了高原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降水和冰川消融如何影响湖泊变化,揭示出近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扩张机制。据介绍,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对湖泊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的研究,对湖水季节变化过程的研究仍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如何识别各个分量对湖泊水量平衡的相对贡献。
——环 球——
科学家绘制鸟儿往返地图
《中国科学报》报道:为更多了解黑纹背林莺的迁移之旅,研究人员为50只鸟安装了微型地理追踪器。该设备每2分钟记录一次光强度变化,该数据反映了日出和日落,能被用于计算经纬度。研究表明,在秋季,这种鸣禽会向东飞过安大略湖到海边,然后转向南到巴哈马群岛。这是人们首次在一整年中对黑纹背林莺的飞行路线进行追踪。
科学家首次“造”出小鼠胚胎
新华社报道:科学家一直对人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抱有极大兴趣,希望能借此了解早期妊娠失败的原因。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利用细胞外基质作为形成三维立体结构的基础,将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和滋养层干细胞混合培养,首次完全在体外培育出了小鼠胚胎。
——科 普——
“奶皮”“豆皮”真的很有营养吗?
《人民日报》报道:专家表示,牛奶在加热过程中乳脂肪会发生膨胀,乳液粘度下降,促进脂肪上浮,使脂肪聚集到牛奶表面。凝结在一起的乳脂肪会吸附牛奶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形成一层稳定皮膜——“奶皮”。“奶皮”中有脂肪和一些蛋白质,可以吃,但还谈不上有营养。“豆皮”主要是大豆蛋白和多糖物质形成的凝胶。豆皮晾干后会形成常吃的腐竹,主要成分仍是油脂、蛋白质。因此,腐竹是豆制品中脂肪含量较高的一种食物。
为什么大熊猫只有“黑白照片”
新华社报道: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什么只有“黑白照片”?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的黑白色有两种功能:伪装和交流。大熊猫的脸、脖子、肚皮和臀部之所以是白色的,是因为这能帮助它们在积雪栖息地躲藏;而黑色四肢能帮它们躲藏在阴影里。不过,大熊猫头部配色不是为了伪装,而是起到交流作用。黑色耳朵表达一种“凶残”的感觉,可以警告捕食者;而黑眼圈有助于同类间互相识别,或者向同类竞争者加以警告。
(记者 张颖辉 综合整理)
下一篇:科研单位有了项目资金调剂权
相关新闻
- 一周新看点 (2017-03-14)
- 一周新看点 (2017-04-18)
- 明年经济工作有六大看点 (2017-12-26)
- 一周新看点 (2018-02-06)
- 一周新看点 (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