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合作 > 正文

怎样才能破解专利转化难题?

2009-07-24 19:30:30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评估机构不权威、投资市场不健全、发明人不理智、诚信机制未建立……都制约着发明专利中介市场的发展———
  

  根据许多发明人反映专利转化无门、遭遇中介公司“暗算”的情况,记者找到发明人吴友祥等,与他们一起亲历了一些号称国际投资公司的洽谈。

  调查中,记者发现,有的公司冠以某国际投资集团北京办事处的名义,租用写字楼房间,洽谈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这种办事处机构一般只能从事对外联络,不能从事经营活动。有的外资企业自己动了手脚,扩大了经营范围,由于资金采取分期进入的方式,可能出现“空手套白狼”的情况。

  发明专利转化中介市场混乱,已是受访者普遍反映的事实。那么,这个“大板”是否应该全打在中介公司身上?

  “目前专利转化市场上存在大家互不满意,互相喊冤的现象,这正是市场混乱和不成熟的表现。”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李昌说。

                    数万元的评估是否靠谱?

  对于动辄就要花费数万元进行项目评估,很多受访的专业人士表示,这些中介评估公司开出的价格太离谱。

  “有些公司做的评估报告就是垃圾。”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主任邹定国对此直言不讳,“对发明成果的市场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产业化的整个过程,具有阶段性。因此,发明人要保持清醒头脑,别花冤枉钱。”

  “越是好的发明创造越难以评估,其唯一性、独创性,决定了评估的复杂性。”李昌认为,目前存在境外投资公司勾结国内评估公司骗取费用的现象;而即便是依法经营的评估公司,如果专业水平不高,报告粗制滥造,在市场交易中同样是没有权威性的,得不到国际公司的认可。

  李昌在美国接触过比较成熟的评估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庞大的智囊团,有不同领域的专家。首先发明者与中介公司签保密协议,以法律形式保护知识产权,然后职业中介根据发明人的技术领域,选择相关专家给予评估和鉴定。

  “拿着这样的评估报告就可以去找工作,去找投资商。因为权威,大家都认可。做一项评估只要交700—800美金,如果发明人交不起费用,双方可以签署协议,明确中介公司在专利转化后采取提成的方式获取报酬。”李昌说。

                   专利转化市场有待建设

  “目前国家对从事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评估的公司在资质方面并没有特别要求,只要公司将这些写入经营范围,在经过工商部门批准后,就能从事相关的活动。与知识产权部门相关的工作是对专利进行登记备案,但对于专利转让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并无从知晓。”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中介市场是否存在从业门槛过低、良莠不齐情况”的问题时,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实施处处长马鸿雅表示,资质缺乏制约并非造成上述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国内专利转化市场不完善才是问题的结症所在。“骗取评估费并非大多数中介机构的本意,他们的初衷是依靠技术转让赚钱,问题是他们找到的项目推销不出去。目前大部分中介机构的做法是将委托人的技术拿来后,挂在网站上。一些政府部门也在网站开设有专利展示中心,但仍然停留在‘挂出来’的层面,实际转化率非常低。”

  据李昌介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专利转化市场就显得十分成熟。“专业的经纪人和经纪公司提供成套的技术评估、推广和法律咨询服务,而发明人只需要一门心思搞研究。”

                  发明人亟待接受再教育

  所有受访专家均表示,目前发明人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专利水平太低,本身不具备市场前景;对专利回报的价值期望太高等。

  “有些发明人自身不够冷静,开口就称自己的技术值几个亿。依据从何而来?”邹定国说,专利成果处于产业化的源头,它还处于无形资产的阶段,是依赖于产业化的进程而不断增值的。他认为,当务之急应该让发明人、尤其是非职务发明人重新接受“科技成果产业化线路图”的教育,对自己的技术和市场有清醒的估计,比如学习发明成果与市场对接知识、商业模式的选择与制定、商业时机识别能力的培养等,甚至在一项发明之初,一个优秀的发明人都应该把握其市场在哪里,如何与市场衔接。

  “许多职业发明人不能简单喊冤,说自己受骗。”李昌说,其实这个在中国相对弱势的群体,对知识产权市场认识存在缺失。就他了解,很多非职务发明人获得专利后,砸锅卖铁,拿着发明创造当赌注,以豪赌般的心态,去做着一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从事职业发明的成功转化率往往是千分之几。发明人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如何架桥,还是个难题

  “在专利转化的市场中,中介公司如何做好服务,风险投资如何甄别项目,发明人如何扮演角色,其实每方都很困惑。”用李昌的话说,就是大家都希望在知识产权和市场之间架设一个桥梁,但问题是现在谁也架不好。

  马鸿雅分析,目前发明人期望值过高,投资市场的不健全,评估体系不完善,诚信机制未建立,都严重制约着专利中介市场的发展。

  邹定国介绍,日本政府推进专利转化有两个渠道:一是利用强大的数据库,知识产权部门有专利信息中心,可以检索到世界各国专利,并进一步挖掘这些专利分布的行业区域和相关企业;二是利用庞大的“专利工程师”队伍,他们的工作就是推销专利,发掘企业的问题,并把专利转化与地区规划、产业发展相结合。“因此,日本的有效专利有几乎近一半处于流通和转化中。”

  邹定国认为,我国尚未有专门的部门去推动这项工作。

  马鸿雅透露,目前政府机构也在做相关工作,探索健全完善专利转化的服务体系。如根据不同专利的特点,推进实现不同模式的转化,如有的促进其交易,有的让其深度转化,有的是促成企业形成标准,有的则是形成专利经营公司。

  但在马鸿雅看来,完全依靠政府搭建平台也不可行。“我们应当引导中介机构市场化,即希望中介机构能够通过委托代理技术转让等方面的服务实现盈利。”(陈磊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