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济南都市圈技术转移联盟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在沈阳联合举办“数字化装备共性技术转移培训班”。
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书记曹鲁民、技术转移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甄守业带队,组织济南市历下等8个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食品等2个重点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泰安、德州等4家技术转移联盟单位的负责同志一行20人,通过中科院沈阳分院科技处处长李明、林玉英高工的协调安排,先后到沈阳机床集团、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科院沈阳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进行学习、考察。
在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陆逢祥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参观了装配车间等生产现场。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组建。2007年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数控机床产量突破2万台,海外市场销售收入突破1.5亿美元,机床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机床产品的销售收入名列世界机床行业第八位。
自2000年以来,企业经济规模连续七年实现高速增长。机床产量增长11倍,销售收入增长11倍。中高档数控机床批量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为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的数控机床已占数控机床总销量的70%以上;公司已具备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为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提供4条轨道梁加工生产线,标志沈阳机床在该领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奇瑞汽车成功提供四条发动机缸体、缸盖生产线,标志着国产高档数控机床首次批量打入汽车零部件核心制造领域,从而结束了国外制造商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局面。
在自动化研究所,科技处高级主管隋铁亮高级工程师先引导考察组参观了科研成就成果展厅,之后到新产品研发现场进行了学习考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 1958年11月。目标是:建设成为在先进制造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具有领先和带动作用的研究开发基地。其学科方向是制造科学。重点研究领域是智能机器与先进制造系统。
围绕这一主攻方向,在基础研究、高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产业化三个层次上部署了前沿探索性创新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和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军工项目。实施了大量应用工程并正式成立新松机器人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而达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
自动化研究从七十年代起追踪世界自动化前沿技术,在我国率先开创了机器人研究新领域,并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电视跟踪与测量三个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现已进入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建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以制造科学为发展学科,开拓先进制造学科研究的新领域,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并使其推广应用。目前重点面向三个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与智能系统、制造系统的结构与模式、先进制造支持技术。其中,城市消防急救指挥通信系统、 GDX1-8000型新型烟机电控系统、排险机器人、水面救助机器人等一批新成果具备了转化条件。
考察过程中,科技处副处长刘峰研究员介绍了研究所的主要研发工作和成熟转让的成果,谈到与山东济南法因数控股份公司的合作情况时说:“对于和济南企业的共事很感兴趣,希望有更多企业加入到共享共赢的队伍中来。”
参加培训活动的同志与刘峰研究员,共同回顾了通过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对接,计算所与山东法因数控有限公司的合作情况。在讨论交流中大家认为:这次培训活动,更像架起了一座桥梁,把沈阳的宝贵科技资源与济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连接起来,把院所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宝贵经验和济南科技服务体系结合起来,对于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