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杜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推进蓝区建设

2011-11-01 15:54:17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杜鹰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是一项富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序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以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港口、园区、基地、海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主导作用,及品牌的载体作用,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不仅要搞好沿海工业布局和建设,更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运输物流等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产业,重点抓好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加快形成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聚项目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随着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进入新型工业化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加速转移的趋势明显,要特别注意避免和解决沿海产业结构雷同,空间布局不合理,过度围填海等问题,形成合理高效的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
  这是打造和建设好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依据区域战略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合理选择临海产业和临港产业,牢固树立绿色经济和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形成重要的经济区和城市群,辐射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的海洋经济开发新格局。
  第三,要始终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发展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在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中,要加快构建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龙头,以省级各类创新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面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扩大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规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引进科技型企业家、创新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构建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的绿色通道。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术转让等服务网络,加快建设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积极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
  第四,要切实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构筑人海和谐的良好局面,是海洋经济发展和蓝色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过于集中的状况。 
  要坚持海陆统筹、海河兼顾的原则,实行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依据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入海排污量,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入海河流水质。要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防范海洋环境灾害,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公益服务,搞好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推进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增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五,要加快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中,要认真解决涉海事务多头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应对突发事件反映慢、科研教育力量过度分散等问题,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国情、海情的海洋综合管理新途径,积极创新海洋管理的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强化海域使用、海岛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防灾减灾、联合执法等方面工作的力度,确保海洋经济顺利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广泛借鉴国际发展海洋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试点地区要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鼓励大胆探索,允许先行先试,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积累经验。 
  第六,要不断强化战略规划的宏观引领作用。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集中了各部门、各方面的智慧和政策资源优势,明确了试点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各试点地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地方改革发展、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在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战略要求,着力实施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切实发挥规划的宏观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机制,确保《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