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打造蓝色硅谷,当好蓝色经济区建设排头兵
李群在演讲时指出,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久负盛誉的海洋科研城市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城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当好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努力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进程中先行一步,充分发挥先行带动作用,力争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为此,我们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先行。加快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力争在基础性、关键性领域寻求突破,抢占海洋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我们将继续坚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一产、提升发展二产、突破发展三产,加快形成以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将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与国际市场经济标准接轨的对外开放载体,持续优化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集聚全球蓝色经济优势资源。我们将继续坚持环境优先原则。科学用海、规划用海、生态用海、集约用海,加大治理海洋污染力度,做好海洋生态修复与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格局。
为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立足青岛实际,我们提出了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规划设想。所谓蓝色硅谷,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岛涉海机构集中、海洋研发人才密集的优势,推动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渗透,基础性海洋研究、应用性海洋研究与蓝色经济研究相互衔接,国内外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与经贸合作相互融合,培育海洋科技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打造蓝色硅谷,意味着青岛将加快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努力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保护的示范区,努力成为国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重要桥头堡。
前不久,我市经过多方论证、集思广益,初步形成了蓝色硅谷规划,确定了“一区一园”的总体布局,绘就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集聚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平台。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战略性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海上试验场,加快吸引各类高端创新平台向蓝色硅谷集聚。
二是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人才高地。我们将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计划,尽快引进一批高层次海洋前沿技术研发团队和精通市场运营的专业人才,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大力营造人才集聚的特区环境,全力打造“蓝色人才高地”。
三是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将整合多方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在海洋科研领域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上全力冲刺,加快实施海洋新材料产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国际领先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科技进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培育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我们将引导优势涉海科研型产业项目向蓝色硅谷聚集,着重培育一批初创性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性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先的涉海重点企业,形成企业发展梯队,促进企业聚集,推动蓝色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五是营造国际一流的投融资环境。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入驻蓝色硅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政府也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组织资金大力支持企业和项目建设,并设立蓝色经济基金,推动蓝色硅谷的建设和发展。
六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环境。我们将加快推动青岛新国际机场建设,大力发展立体交通网络,适时选点规划建设游船、游艇码头,提高蓝色硅谷区域能源、水源和市政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建设我国北方的数据中心和“数字蓝色硅谷”,为打造蓝色硅谷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