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转方式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11-10-11 18:52:02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济南市科技局副局长 郑应德

    去年以来,济南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狠抓重大平台、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不断探索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济南市先后被科技部、发改委授予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我省实行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标准,提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的目标,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我市确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作为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按照新的统计口径,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77.6亿元,同比增长8.4%。比重达到37.95%。一是坚持完善落实科技政策,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我市先后制订了《济南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2010-2015)》、《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狠抓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3年来,全市企业抵扣税额度达9.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达6.7亿元。二是坚持创新与创业并重,打造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82.8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6.54%。高新区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日趋强劲,综合实力居全国83个国家级高新区第13位。济南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类科技园区的蓬勃兴起。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科技园区6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7个、863成果转化基地2个;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先后落户济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济南)示范基地正式启动。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信息通信产业园等国家级园区和基地集聚了全市7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效载体。三是坚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以重大技术突破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统筹科技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将科技重大专项作为全市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集成,优化投向,力求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业。近5年来,我市已实施市级以上重大专项50余项,以1.3亿元的市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科技投入达到75亿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和巨大潜能逐步迸发,特别是高端容错计算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片、三维CAD/CAM软件、半导体照明新材料、30万千瓦等级空冷发电机与汽轮机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成效显著,有望在今后几年内形成或带动上百亿的产业规模。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平台是创新的条件和载体。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以综合服务为基础、专业研发为支撑,企业市场化运作与政府主导相互补充,并与高端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一是突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和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相继开工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我市成为第四个拥有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城市;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济南云计算中心”即将进入产业化阶段。二是突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目前,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0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48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5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07家)。产学研基地总数达66个,企业重点实验室54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部级51个),工程实验室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院士工作站4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5%左右,其承担的创新项目数占全市创新项目总数的70%以上。三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为发挥省城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建立了信博会和科技展交会两大科技会展平台,建设了300平方米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厅和成果转化网络,设立了“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和“高校院所自主创新、创业计划”。建立了交通软件、电力软件软件出口外包等5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了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和百家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企业孵化器4家,各类孵化器基地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余家。四是突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先后建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等6个基础条件平台,提高了省城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为深化科技服务,2010年我市又成立了济南科技服务中心,并于今年被市政府批准为济南市政府行政审批分中心。


着力抓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坚持把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结合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任务,稳步推进组织、规划、评价、责任、政策、创新“六大体系”。今年以来,一是成功召开全市科技进步暨创新型城市建设表彰大会。兑现奖励资金达5379万元。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已连续兑现自主创新奖励资金2.7亿元。二是紧紧抓住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相继确定我市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健全完善具有济南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机制。编制出台了《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别与市政协、市政府研究室联合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题调研,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标准、商标战略。去年以来,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5个、总数达27个,新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35个、总数达219个,新认定地理标志集体商标9个、出口国商标注册6个,新评山东名牌产品17个、总数达146个,中国名牌达17个,新制定国家(行业)标准8项、总数达53项,新增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分会1个(总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