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技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省经济社会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想完全战胜危机,尽快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必须充分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7月31日,副省长李兆前在全省科技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李兆前对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一季度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长速度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局面,逐月回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逆势增长,充分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竞争力。今年头5个月,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止跌回升,重点行业、重点城市拉动作用日趋明显。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361.08亿元,同比增长11.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62%。高新区出口和投资降幅缩小。全省1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983亿元,增长18%,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0,出口44.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6,出口降幅较前4个月缩小5个百分点。高新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0亿元,增长1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5亿美元,投资降幅较前4个月缩小3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15.1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5.7个百分点。
李兆前说,目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山东科技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尤其是与先进省份相比,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有差距,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有待优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远未形成,创新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善。
李兆前强调,要抓住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这一核心,着眼战略长远,认真完成重大专项的实施,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要加紧实施高新技术及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深化高新区“二次创业”,积极推动创新型园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质与量的同步提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努力开创我省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下半年科技工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做总结发言时要求,全省科技系统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科技工作三个转变,即从技术导向型向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从支撑产品创新向支撑产业链创新转变,从追求产业的扩大向追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工作中要突出重点,着重抓好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完善机制,着重抓好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强化布局,着重抓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强整合,着重抓好省科技服务网络大平台建设;提高认识,着重抓好知识产权的推进和保护工作。同时,全省科技系统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加强领导,形成政风行风建设的整体合力。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致辞,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作高技术产业化报告,各市科技局局长和青岛、潍坊、济宁高新区代表做交流发言。
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爱军、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副厅长孙伟、徐茂波、崔建海、郭九成、王晓斌,省科技厅副巡视员段晓青等出席会议。17市科技局局长、科技厅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省级以上高新区负责人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