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加强产学研结合 培育创新环境 发展即墨经济

2009-07-30 01:45:44   作者:admin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近几年来,即墨市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07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3年、2005年、2007年即墨市连续三届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验收。2002-2007年连续六年科技工作考核位居青岛五市第一名。2003-2007年连续五年被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授予全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即墨市科技局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青岛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十五”以来,全市累计申请专利2593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4%,达到263.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23%,比重增幅连续4年居青岛五市第一。获各级科技奖励81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为青岛五市建国以来唯一获国家级的奖项,省级科技奖励7项,青岛市级科技奖励32项。有114家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99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一、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按照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对全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前瞻性规划。在重点区域上,突出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装工业基地、北部工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和三大农业基地,引导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努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使其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和辐射中心。在重点产业上,围绕针织服装服饰、电子及电子配件等已经或正在形成的六大产业集群,坚持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以嫁接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在重点技术上,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抓好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及配套技术、甲壳质纤维、奶牛胚胎移植和性别鉴定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在重点企业上,优先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产品上,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突出发展针织服装服饰、声霸卡、游艇等带动力强、关联度大、优势资源集中的自主创新产品,在国内外打响即墨品牌。
  即墨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即墨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即墨市专利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设立科技突出贡献奖,加大对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利申请扶持力度,科技奖励资金由20万增长到80万,增幅达到300%。设立专利奖励基金,对金王、英派斯、即发等19家专利工作突出企业进行了奖励。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即墨市科技创新环境优势凸显,区域科技创新特色日趋明显。目前,青岛软件园鳌山园区一期项目“六英寸模拟工艺双极型晶圆芯片生产线以及封装测试项目”正式启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农业专家大院建设”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青岛市科技部门重点科技计划立项。电子及电子配件科技领域,国家、青岛市级重点科技计划立项8项。海洋科技方面,即墨市实施的“万亩池塘海参养殖技术推广”等17个科技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青岛市科技部门重点科技计划立项。通过加快嫁接改造步伐,即墨市先后有“海洋生物甲壳质纤维及保健针织品”等16个纺织服饰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青岛市科技部门重点科技计划立项。
  二、加大科技经费投入,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增加政府投入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在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四种资金扶持模式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一是“滚动扶持”模式,对一些发展后劲足、潜力大的研发项目,从“萌芽”状态就开始连年给予资金支持;二是“捆绑扶持”模式,对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项目,实施国家、青岛和即墨三级科技资金捆绑式扶持;三是“联动扶持”模式,对农业龙头企业研发项目,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动支持;四是“担保扶持”模式,成立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解决融资难问题。“十五”以来,即墨市累计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600多万元,争取上级资金2800多万元,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12项,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立项56项。为鼓励青岛利中甲壳质公司自主创新,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给予该企业1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企业研发的保鲜剂、保湿剂、生物药品添加剂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保鲜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农转资金计划。青岛景钢烫印设备有限公司在得到150万元的三级扶持资金后,研制开发的“新型多功能TJ系列烫金机”项目,采用优良的发热体及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烫印速度比普通烫印机提高20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了20多项专利技术,产品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和青岛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立项。即发集团等23家民营企业被列入青岛市2006年度百强科技型民营企业,入选数量居青岛各区市第一名。同时,即墨市科技局被评为中国民营科技促进奖先进集体。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档次和水平
     产学研结合既是建设创新体系的时代要求,也是依靠科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机制可以产生1+1>2的创新倍增效应。近年来,即墨市坚持把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有机结合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档次和水平的关键,探索实施了支持科研带头人兼任企业法人、中小企业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办研发机构、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研发成果及企业与专家独立创办研发机构等四种产学研协作形式,促进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和应用。如清华大学李敬茂教授在即墨市创办了青岛朗进科技公司,其开发的“变频空调控制器”项目,改变了即墨国空调变频器单纯依赖进口的状况,为海信、清华同方等20多个厂家提供配套生产。青岛海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多名在本行业享有盛誉的专家,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喷射式”水制冷冷水机组,利用水作为工质,能效高,综合环保性能强,极具科学商业价值。目前,即墨市企业与中国海洋大学等120多家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每年开发、转化高新技术成果200多项。全市有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青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四、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不断强化企业专利意识,使即墨市专利申请量在保持逐年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抓好重点企业专利申请与全市专利申请相结合。积极组织即发、亨达、金王、琴岛等重点企业申请专利,以点带面,提高即墨市专利的申请量。二是抓好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在引导企业提高专利申请数量的基础上,注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提高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三是抓好专利服务与专利执法相结合。通过加大专利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举办企业专利知识培训等形式,培养更多懂专利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大专利执法力度,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利益。四是抓好专利申请与专利实施相结合。在提高专利申请量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专利的实施率,使专利技术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青岛金王集团拥有1126项专利技术,在30多个国家进行了专利注册,其自主研发的新型复合体烛光材料标准被确定为国家行业标准。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933件,专利授权量327件,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青岛五市首位,有4家企业被评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