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增创嘉祥发展新优势

2009-07-30 01:12:28   作者:admin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嘉祥科技局以建设创新型县区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新的思路和举措加快科技工作的新发展,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2007年嘉祥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进一步推动工作指导上的转变,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6亿元,比去年增长95.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47%,比去年增长3.2个百分点,县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开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共承担实施了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6项,“电脑彩雕技术研究”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高优势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项目被列为 《山东省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鲁西黄牛产业化及杂交育种”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科技计划,有8项科技成果获得济宁市科学技术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23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5.7%,居济宁市第3位,居全省第60位,比去年上升了18个位次。嘉祥县被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县知识产权局被授予“山东省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2008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嘉祥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一年。全县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加强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投入为保障,进一步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切实加强科技基础设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科技综合实力,使科技真正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推动力。
     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一是认真组织力量搞好产学研合作情况专题调研,有针对性地组织重点企业到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洽谈活动。二是结合“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部分高校、科研单位来嘉祥县举行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洽谈会,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神力索具公司、阳光煤化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以有关高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分别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是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为农村和企业引进技术人才,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大力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和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步伐,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引进开发,全面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大力加强高新技术项目建设,整合企业创新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植高新技术企业。认真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引进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工作,增加高新技术项目储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企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以 “世界知识产权日”、“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五月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为载体,加强专利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二是修订《嘉祥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嘉祥县专利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高科技奖励标准和专利补助标准,鼓励科技创新,认真组织开展专利申报实施工作,促进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专利试点工作,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一是积极创造条件,筹备成立嘉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好各种科技创新服务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信息网站功能,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网络资源,加强科技信息传播,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水平。
    加大科技计划的实施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嘉祥县主导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好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申报实施工作,加大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申报实施力度。认真组织力量搞好重大科技项目调研论证,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力争有更多的科技项目申报列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争取上级科技计划和科技资金扶持。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管理,提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水平。
     加强社会科技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科技关注民生,加大对社会公益性研究的支持,把节能降耗、环境监测保护、资源保护利用、人口健康、公共卫生、人口与优生优育、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置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地位,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