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发挥科学技术支撑作用 抓好抓实标准化战略实施

2009-07-29 18:41:22   作者:记者 李 博   来源:创新周刊7月28日   点击:
0

  到2015年在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制修订国家标准500项、行业标准500项、地方标准1000项,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30个,馆藏标准文献达到70万件;全省各县(市、区)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食品标准化示范项目100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500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00家,开展标准化研究项目50项,形成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日前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我省今后标准化工作的具体目标。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化法》,制定实施了《山东省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制修订地方标准1230项,不断加大标准推广实施力度,主要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上看,我省标准化工作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众标准化意识不强,地方标准体系不健全,采用国际标准比例偏低,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部分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意见》指出,实施标准化战略要坚持企业为主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坚持市场引导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密切标准化和市场的联系,为市场需求提供技术支撑,适时更新标准。第三,坚持政府推动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要加强政府宏观指导,注重部门协调。最后,坚持面向国际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要面向国际,合理采用国际标准,有效应对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挑战,全面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
  同时,《意见》明确了部分领域开展标准化战略的主要任务,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域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产品整体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和终端产品质量认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争创一批按标准组织生产、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重点工业领域和建设领域标准化工作要围绕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做好工业领域标准化工作。重点围绕技术改造“新特优”工程,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技术等13个新兴产业领域的标准制定;加快轻工、纺织、化工、冶金等10大重点行业调整振兴;抓好40个特色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制修订;积极推动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定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快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以建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和安全为重点,着力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建筑与太阳能光电利用、城乡建设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着力提高服务业标准化水平。重点抓好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现代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民生性服务业标准制修订,用标准引领服务业发展,用标准规范服务业业态,用标准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积极推进信息化领域标准化工作。在“三农”信息化、工业信息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等重点信息化领域加快标准化进程,加大标准研制力度,健全我省信息化领域标准体系。
   《意见》要求通过大力开展标准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的标准化意识,形成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良好氛围。以产业聚集为基础,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骨干,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和检测机构的专业优势,强化标准研发,提高标准化水平。全面贯彻《标准化法》,通过政策引导、认证认可、示范试点等形式,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不断提高标准覆盖率。加快标准化研究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涵盖国际标准化资源、国家标准化资源、地方标准化资源、WTO/TBT/SPS资源、标准文献服务资源等的服务系统。进一步改进标准信息获取方式,为社会提供权威、准确、全面的标准化动态信息,面向全社会提供标准化服务,鼓励建立标准化服务机构,面向全社会为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实施工作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