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创新型山东——访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爱民

2010-04-20 18:34:53   作者:记者 赵厚田 通讯员 马玉敏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编者按:为纪念第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0日至26日,山东省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2010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近日,记者就我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山东”取得的成就及今后工作,采访了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爱民。

  记者:李局长,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标志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正式实施。请问李局长,我省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下,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李爱民:
2005年,我省继上海之后,在全国第二个以省、市政府名义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纲要》实施五年来,特别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实施后,全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创新思路,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概括说主要有这一些:
  一是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省累计专利申请36.9万件;累计专利授权18.4万件,均居全国第四位。近年来,我省专利申请数量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二是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上,我们在全国首个提出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加快制订《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目前促进条例的制定被省人大列为2010年一类立法计划。在体系建设上,全省85%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县级机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支撑手段上,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府用于专利资助的资金累计达1.3个亿,仅省级资金就对22425件专利进行了资助,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试点示范上,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4个,示范城市创建市4个,试点城市6个,企事业试点单位11个,企事业示范单位3个、知识产权园区3个、企业专利工作交流站4家,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在省级层面,我们先后在147个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其中,23个单位进入示范行列。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省级专利行政执法总队,目前全省大部分市建立了专利行政执法支队,全省初步形成了省市县联动的执法体系;在维权援助机制建设上,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我省设立了7个维权援助中心和举报投诉中心,各中心开通了“12330”维权援助热线,中心数量占到全国11.5%;执法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省局和6个市局进入国家“5·26”工程首批试点,数量占到全国的17.1%;我们还积极探索“横向联合、纵向联动”的执法长效机制,开展“雷雨”“天网”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市场环境和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现新的提高。我们积极搭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两大平台。目前,“全领域专利数据库及分析系统”在我省普遍实现了网络无障碍连接;聊城、淄博、济宁、临沂、滨州、菏泽6市的信息分平台建设工作相继启动;累计为100余家企业建立了专业数据库;济南、青岛、威海、烟台4个国家级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积极发挥公益性服务功能,促进了优秀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
    记者: 李局长,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山东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请问您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李爱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颁布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
    首先,知识产权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调控能力,对知识产权的拥有、保护、运用能力。市场竞争的关键,是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后面就是专利,是被法律化的创新知识。2009年,全球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6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达127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美被诉专利和商业秘密侵权案件量呈大幅上升趋势,仅去年一年,美国就对中国商品提起8起337调查诉讼,涉案金额4亿美元。
  其次,知识产权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手段。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逆势发展的重要手段。譬如说,深圳的华为集团和我省的海尔集团,正是因为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多,就成功的抵御了冲击,销售额实现逆势上涨。
  第三,知识产权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就是鼓励创新,通过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来激励创新。日前,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关于促进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3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促进工业设计、海洋工程装备等7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其中知识产权工作大有可为,知识产权制度作用重大。
  记者:据悉2009年底和2010年初,新修改的《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相继施行,借此机会,请李局长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李爱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5年4月1日正式施行,之后于1992年、2000年和2008年进行了三次修改。《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这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立法宗旨中明确提出了“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适度提高了专利授权标准,将授予专利权的新颖性标准由“混合新颖性”改为“绝对新颖性”,增加了对遗传资源的保护;三是加强了对专利权的保护,增加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完善了侵权赔偿制度,明确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纳入侵权赔偿的范围,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法定赔偿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了100万元;赋予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许诺销售权;四是明确了允许平行进口的规范,完善了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制度,并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原则;五是取消了对涉外专利代理机构的指定。进一步强化了专利行政管理的措施及程序
  根据新修订的《专利法》,国务院对《专利法实施细则》也做了相应的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在修订过程遵循了这样三个原则:一是与专利法的修改相一致,如规定了保密审查范围和程序、明确了遗传资源的定义、增加了强制许可的类型和适用范围等;二是简化程序,加快审查,方便申请人,如取消了申请维持费等四项收费项目等;三是与国际趋势相协调,如,修改了涉及半导体技术的强制许可的特殊限制条件的规定。
  记者:近年来,为鼓励、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成果,国家和我省都出台了对专利申请的资助政策,请李局长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李爱民:
在国家层面,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引导、激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等国内申请人积极申请国外专利、运用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竞争,2009年,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国内申请人向国外申请专利(即PCT申请)时向有关专利审查机构缴纳的在申请阶段和授予专利权当年起三年内的官方规定费用、向专利检索机构支付的检索费用,以及向代理机构支付的服务费用等。每件专利项目最多支持向5个国家(地区)申请,资助金额为每个国家(地区)不超过10万元,有重大创新的项目除外。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要求,我局指定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指导申请人申报国家资助。2009年我省共有42件PCT申请获得资助,总金额达307万元。
  在省级层面, 2005年,省财政就设立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根据形势发展,2009年,我局与省财政厅对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出台了新的《山东省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专项资金可用于国内授权发明专利资助、国际申请资助及国外授权发明专利资助。对于发明专利的资助,规定授权后一次性资助4000元;对于国际申请,规定依据申请PCT国际阶段相应收费标准,单位、个人每件分别资助10000元、4000元;对于国外授权发明专利,规定每件每个国家资助20000元,对同一件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获发明专利权的,最多按五个国家予以资助。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出台了《山东省专利创造资助资金申报与拨付工作细则》,专门成立了专利资助资金兑付办公室,具体负责资金的申报与拨付工作。
  另外,我省17市全部设立专利发展专项资金,部分县(市、区)和企事业单位也出台了相关的资助政策。此举对激发创新热情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请问李局长,为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近年来我省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爱民: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既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保障。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实质上就是培育和建设创新文化和创新意识,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年来,为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我省不断加大投入,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普及宣传。我们连续七年联合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举行了宣传周活动,采取组织大型广场活动,举办知识竞赛、论坛,开展问卷调查,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发送手机公益短信,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宣传效果,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是强化重点培训。我们制定了《山东省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方案》,提出用三年时间,重点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企事业单位中的专利工作者和中介服务人员等三个层面人员的培训。2009年在全省安排30个培训班,近6000人的培训计划,省局拿出170万元给予支持。
  三是加强对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专门培养。我们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资源,帮助指导在烟台大学设立了省知识产权研究院、在山东师范大学设立了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在青岛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在山东大学法学院设立了知识产权方向硕士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仅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四所高校共培养知识产权本科生和辅修生近7000人、研究生80余人。
  记者:请问李局长,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如何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做好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李爱民:
今后一段时期,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工作主旋律,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积极推进《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的制定和《山东省专利保护条例》及相关法规、规章的修订,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研究建立新的科学、合理、高效的省政府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形成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合力;扎实做好我省专利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突出抓好创新主体的工作。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战略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展新兴产业专利战略与预警分析;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建立与350家重点工业企业的联系制度,加强服务,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试点示范工作,提高试点示范单位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逐步形成推广普及和引领示范效应。
  三是加强县域知识产权工作。在全省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推荐先进县(市、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和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选择一批面向“三农”、适宜推广、市场前景广阔的优秀适用专利技术,开展优秀专利技术巡展活动,同时,组织专家开展知识产权巡讲活动,进一步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四是积极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好“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周”等重大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继续抓好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企事业单位中的专利工作者和中介服务人员的培训。
  五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提高山东省专利行政执法总队的执法能力,积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统一高效的执法体系;推进全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在食品、医药、农资等重点领域统一开展影响大、见实效的专项执法行动。
  六是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面向省里确定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和九大重点产业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立专题专利数据库,为新兴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发挥“中国海洋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作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服务;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