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以来,山东省科技厅派驻巨野县独山镇“第一书记”工作组严格按照厅党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中心任务,牢记使命,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甘于奉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当地产业发展,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工作组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经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协商,科学制定帮扶方案,认真组织产业项目实施。在后集、东隅两个村依托扶贫产业专项资金100万元,流转土地23亩,新建种植大棚10个,发展了食用菌特色种植项目。为促进项目提质增效、顺利实施,引进兖矿集团“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及燃烧污染物控制技术”最新研究成果1项,为种植大棚配备节能高效、无污染的采暖装备一套,实现了食用菌全周年生产种植。利用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基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示范种植食用菌新品种3个,引进科技特派员1人,与省农科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2017年种植食用菌16万斤,仅项目分红、土地流转金、贫困户打工工资就为贫困户增收近28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山头、曹楼、梁楼各建设扶贫车间1000余平米。项目的顺利落地实施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就业渠道,用工量达到300余人,人均月工资达到2000-3000元,经济收入普遍提高。
中药材种植示范成效显著。针对当地人口密集,土地比较多、种植结构单一的情况,工作组通过征求专家意见和反复论证,决定以山头村为主发展中药材种植,调整种植结构。2017年7月-11月,种植决明子148亩,并以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签订回收合同,每亩收益比传统作物增收500-1300元;培育丹参苗30亩,每亩增收1800余元。中药材试种成功,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还为下一步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以山头村为中心,种植白芷1000余亩、丹参200余亩,先后与沃华医药和步长制药等公司签订了回收和合作合同,预计每亩能为群众增收2000-3000元。
科技服务平台作用明显。为充分发挥好科技引领作用,服务当地农民,在山头村建设了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乡土科技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农科驿站。同时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带动扶贫项目,为后集、东隅、山头等村配备了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电视、测土配肥检测设备、办公座椅等设施,实现了农业技术在线咨询、现场指导、视频教学等技术服务。成立了村农机合作社,提升农村机械化种植水平,争取县供销社扶贫资金10万元,配备拖拉机2台、播种机4台。
科技培训工作见实效。工作组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开展农业专家行活动,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带领农民致富的乡土科技人才。先后邀请省农科院万鲁长、王志芬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王建化教授,省农机局荐世春研究员等9位专家到独山镇进行食用菌、药材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以及土壤改良、甲鱼科学养殖技术等指导和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10余次,培训群众400余人,手把手传授科学知识和种植技术,提高了群众现代种植观念和管理水平,增强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带动脱贫致富。
(通讯员 尹承山)
下一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创农业科技暨科技扶贫工作新局面
相关新闻
- 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赴天津调研 (2017-03-03)
- 科技创新支撑,从制造迈向创造 (2017-03-07)
- 省科技厅与山农大协作探索高校科研改革新路径 (2017-03-10)
- 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到青科大调研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2017-03-14)
- 山东省科技厅、卫计委、食药监局联合调研中医药科技创新 (2017-03-21)